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蒋万安访陆行程突延期,民进党紧盯三大80周年纪念

时间:2025-09-24 06:09:38 来源:历史有些冷 作者:历史有些冷

9月22日下午,台北市政府突然对外宣布,原定于本月举办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确定延期。这一消息引发两岸高度关注。

这原本是台北市长蒋万安任内首次赴大陆参访的重要行程,外界普遍视其为两岸城市级交流能否回暖的关键指标。然而,就在筹备接近完成、外界期待升温的最后一刻,论坛突然喊停。



台媒报道指出,民进党当局近期高度聚焦三个具有特殊历史意味的“80周年”纪念——2025年适逢台湾光复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民进党不断操作“历史诠释权”、强调所谓“台湾主体性”的敏感时刻,任何涉及两岸的官方互动,哪怕只是城市交流,都可能被放大检视甚至政治化阻拦。

而蒋万安的身份又极为特殊,作为蒋家后代、蓝营重要人物,他的登陆之行注定难以单纯。



别看民进党整天把“抗中保台”挂在嘴边,但他们其实活得很焦虑。这种焦虑在2025年尤为明显。三个80周年纪念接踵而至,对民进党而言根本不是“纪念”,而是三枚不得不谨慎处理的政治炸弹。

他们怕什么?怕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重新被唤起。台湾光复、抗战胜利,这些都是两岸中国人共同流血抗争取得的民族集体记忆,背后是中华民族的命运连结。一旦这些历史被广泛讨论,民进党长期以来试图建构的所谓“台湾民族认同”叙事就会受到强烈冲击。



所以,他们最近动作频频:一方面冷处理“光复”一词,改用“终战”模糊焦点;另一方面加紧操作“去中国化”历史观,甚至试图把《马关条约》切割的中国史扭曲为“台湾被迫与中国分离”的起点。



在这种刻意营造的意识形态紧绷气氛下,蒋万安要去大陆交流?民进党怎么可能放过。他们表面上是拿“市政交流不得涉及政治承诺”等程序问题来施压,实际上就是不愿看到两岸城市在官方层面正常往来。因为这和他们的“仇中”人设根本背道而驰。

再加上蒋万安的身份特殊,他既是现任台北市长,也是蒋介石曾孙。这个身份在大陆交流时可能被赋予更多历史象征意义,而这恰恰是民进党最不想见到的场面。



说白了,他们不是反对交流,他们是害怕交流成功后,两岸民众突然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好好说话、可以共享记忆、可以不必对立。那他们还怎么继续贩卖“恐中”情绪?

但这件事情,真的只是民进党单方面阻拦就能全面叫停的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两岸交流停滞多年,彼此之间的互信基础已经非常脆弱。大陆民众对台当局的疑虑加深,而台湾社会内部也对两岸交流的实质效益存在不同声音。这种氛围之下,蒋万安团队对此次登陆的行程必然也是谨慎再谨慎。

一方面,他必须避免被民进党扣上“卖台”帽子,另一方面,他也必须确保交流取得实质性成果,否则难以对市民交代。



而在当前敏感的时间点,任何一点点程序问题、政治符号的争议,都可能被放大成难以承受的政治风险。所以“延期”或许不只是被迫,也可能是一种不得已的主动选择。但这恰恰反映出一个可悲的现实:两岸之间连城市层面的互动,都已变得举步维艰。

不过有意思的是,台湾民间对此事的反应反而相对冷静。不少网民表示“不意外”,甚至有人说“既然没准备好,不如先不要去”。这种带点无奈的淡定,其实反映了某种程度的“交流疲乏”。



人们不是不支持交流,而是厌恶了每一次交流都被政治化、被污名化。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合作、互惠,而不是又一场政治大戏。这也提醒我们,两岸关系真正关键的不是“要不要交流”,而是“怎样交流”。



如果总是因为政治干扰导致交流时断时续、成效有限,久而久之,民间对恢复对话的信心也只会持续流失。2025年,我们迎来的是台湾光复80周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这些日子本该是两岸共同反思历史、珍惜和平、面向未来的重要契机,如今却沦为政治算计的筹码。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但我们也应看到,无论政治层面如何波动,两岸民间社会对和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暂时的延期不代表交流终止,更不意味着民心背离。唯有超越短视的政治操弄,真正从民众福祉出发,两岸关系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