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贸易战正愈演愈烈,双方你来我往,局势日趋紧张。自特朗普政府再次执政以来,其对华贸易策略不断升级,然而,中国并未退缩,反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近日,中国商务部以十个字为现阶段中美贸易战定下基调:打,我们奉陪;谈,大门敞开。这一表述将“打”置于“谈”之前,彰显出中国坚定的立场与决心。
回顾此前,中美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曾一度达成“休战”90天的共识,然而和平局面并未持久。就在中国举国欢度国庆假期之际,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突然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只征收额外费用,包括中国制造、实体拥有及运营的船只,均需缴纳一笔“过路费”。
美国政府将这笔费用称为“惩罚性滞留费”,并公布了详细的收费标准。其中,拥有方或经营体属于中国公司的船只,按每吨50美元收费;仅“Made in China”的船只,则按每吨18美元及每个集装箱120美元中的较高者收费;针对汽车运输船和滚装船,则给予“优惠价”,每吨收费14美元。
美国的这一霸王条款让全球航运企业措手不及。据预测,这项费用可能给全球前十大班轮公司带来高达32亿美元的损失。然而,美国未曾料到的是,中国的反应如此迅速。就在美国发布霸王条款的第七天,中国火速颁布反制措施,彰显出“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态度。
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宣布自美国收费同日起,对美国船只收取特别港务费。此次中国不仅沿袭了美方的定义范围,还创新增加了“股权认定”标准。具体而言,除了美国制造、运营、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需收费外,美方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份的企业或组织的船只也在收费范围内。收费价格简单粗暴,按每吨400块人民币计算,且未来逐年加码。
中国的这一反制措施并非简单的“以牙还牙”。通过“股权认定”扩大适用范围,将改变航运业的股权结构。长久以来,美国资本凭借低成本优势占据航运企业融资巨头地位,而特别港务费的实施将促使业内重新思考“去华尔街化”。例如,在中国政策实施后,希腊一家邮轮公司立即有两名美国董事辞职,显然是想通过调整董事会席位来降低“美国控制”判定,从而规避这笔中国港口附加费。
如果说中国在船舶上的反击只是开胃小菜,那么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则是一记重磅炸弹。中国商务部发布稀土管制新规定,不仅限制稀土原材料出口,还管制相关技术。只要产品含有中国稀土或利用相关技术,交易就需征得中国同意。
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命根子”,在半导体芯片和国防制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这次新规精准命中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国高科技及军工产业的心脏。尽管美国多年来一直试图摆脱对中国原材料和加工技术的依赖,但实际操作难度极大,短期内难以实现。
中国的稀土“杀招”成功引发了美国的激烈反应。特朗普连夜召集手下商量对策,最终决定使用最熟悉的武器——关税。他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的商品加征100%的关税,试图迫使中方冷静下来并同意谈判。然而,他完全失算了。
中方对此采取了冷处理态度,甚至未接白宫打来的电话。面对记者提问,中方发言人始终表示:要谈也得带着诚意来谈。更让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自家的反应比中国的还大。在他宣布新关税政策后,美国股市一夜之间跌破谷底,华尔街哀嚎一片。事实上,美国股民并非唯一的受害者,农业地带的豆农们也已好几个月睡不好觉了。自从中国不再从美国进购大豆后,那些豆农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豆烂在仓库里,辛苦一年到头来手里只剩下各类贷款账单。
从船舶海运到稀土管制再到大豆订单转移,中国三管齐下让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吃尽了苦头。然而,贸易战没有赢家,双方始终在对抗的边缘进行拉扯。在未来,“休战——升级——再休战”的戏码大概率还会重演。谁能掌握主动权,就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优势、夺得先机。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中方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今起正式施行
央视新闻:商务部: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环球时报:中方回应!“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