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当吴石将军挥毫写下这封绝笔,转身向“第一次全体齐聚”的东海小组宣告舟山群岛解放的喜讯时,屏幕前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这份用信仰铸就的胜利,正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的热播,成为两岸同胞共同铭记的历史记忆。
10月18日,这部在CCTV8与爱奇艺同步播出的谍战剧落下帷幕。剧集尾声处,东海小组成员的闪回片段与吴石“人生无怨无悔的事儿,不多”的走心台词,让无数观众泪洒荧屏。播出半个多月来,《沉默的荣耀》以零流量明星、零夸张渲染的创作态度,创造了收视率连续霸榜、抖音话题最高播放量突破17亿的佳绩,更在台湾地区引发追剧狂潮,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又一现象级作品。
故事始于1947年的春天。曾被誉为国军“十二能人”的高级将领吴石,在目睹国民党抗战胜利后悍然发动内战的种种行径后,彻底对其失望。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他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秘密传递《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全国军备部署图》等核心情报,为解放军精准破敌、加速全国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剧集以1949年福州解放为背景,讲述吴石奉命潜伏台湾,与朱枫、聂曦、陈宝仓等人组成“东海情报小组”,向中共华东局传递金门岛兵力变化、西南战役国军调动等关键情报的真实故事。1950年,因叛徒出卖,四人英勇就义,但其情报助力解放军顺利解放舟山群岛。
与常见的谍战剧不同,《沉默的荣耀》采用“原型创作”模式,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真实历史人物搬上荧屏,首次全景式展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的斗争。这种创作选择,不仅填补了谍战剧在两岸历史叙事上的空白,更以“英雄不应无名,历史拒绝沉默”的姿态,重申了正确的历史观。
剧中,没有“情报得手、反派失落”的固定套路,只有“任务未竟、慷慨赴死”的悲壮。吴石等人明知牺牲在即,仍选择为避免更多人牺牲而拼尽全力。总编剧卢敏在采访中表示:“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成千上万人的活着,这种战友情深与对家人的不舍,才是最真挚动人的情感。”
《沉默的荣耀》不仅刻画了英雄的壮举,更深入挖掘了他们的家庭与情感世界。朱枫临行前与阿菊的诀别酒、吴石在狱中与王碧奎的“可能没有下次了”的对话,无不展现着英雄作为普通人的脆弱与牵挂。小红书上,网友纷纷分享吴石狱中遗书,试图从他写给儿女的信中,触摸一位平凡父亲的絮絮叨叨与真情流露。
剧中,吴石司机小钱的妹妹跳海试图游回故乡漳州,却在波涛中渐渐被淹没的身影,以及吴石那句“她只是想回家”的含泪迸发,更是震撼人心。这一场景,道出了1949年台湾戒严令颁布后,沿海地区众多民众冒险横渡海峡、只为回到对岸“家”的历史真实。
《沉默的荣耀》激发网友“考古热”
“我的荣耀不在阳光下,却在历史的长河里。”这句台词,不仅成为剧集的点睛之笔,更在两岸引发广泛共鸣。10月15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提及该剧在台湾的热播情况。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在节目中详谈吴石案,资深媒体人唐湘龙则呼吁:“要给这些人在历史框架上给一个正确的位置,荣耀不应该沉默。”
台北图书馆的《东海情报组档案汇编》预约借阅已排至2026年3月,足见该剧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台湾媒体发文称,《沉默的荣耀》不仅是文化创作,更是历史主体性的重申与民族记忆的呼唤。两岸同胞共同缅怀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为国为民、无问西东的纯粹精神。
如今,两岸的共同关注,终于让吴石等人的信仰融入了山河。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的吴石故居前,打卡长龙络绎不绝;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福田公墓的吴石墓前,民众送来的鲜花诉说着: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正如剧中所言:“岂曰无声?河山即名!”《沉默的荣耀》以艺术的力量,让隐蔽战线的英雄们从机密档案走向大众视野,让两岸同胞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找到了文化的根与民族的魂。
(图片为《沉默的荣耀》公开发布物料)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