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预支1万救母被拒后,我再没焊特种钢,老板急了:外贸订单点名要

时间:2025-10-19 16:39:49 来源:浮生实录集 作者:浮生实录集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王强在海星精密干了十年,凭“波浪纹”焊接技术成了厂里的“焊神”。
母亲突发心梗,他向老板张总求预支一万救命钱,却被冷冷拒绝。
张总还威胁扣光他奖金,骂他不顾公司订单。
王强心寒,从此只干普通维护,再不碰特种钢。
生产线频出问题,客户投诉不断,张总急得满头汗。
博世集团点名要王强的技术,考察组明天就到。
张总慌了,求王强出手,可他只冷冷说了句让张总愣住的话……

01

“王师傅,王大师!求你了,赶紧回公司吧!”

海星精密制造公司宽敞的办公室里,老板张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汗水浸湿了高档衬衫,贴在背上勾勒出狼狈的轮廓。

“我早就说清楚了,我现在只干普通的管道维护,技术研发的事儿我干不了。”

电话那头,王强的声音冷得像刚焊完冷却的钢板,平滑、坚硬,不带一丝温度。

“可德国博世集团的克莱因先生点名要你!他说那批航空涡轮叶片的焊接,非得你那手‘波浪纹’技术不可!”

“那您就另找高手吧,我只是个会被随意扣工资的普通焊工。”

嘟,嘟,嘟。

电话被毫不留情地挂断。

张总握着手机的手僵在半空,那台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啪嗒一声掉在地毯上。

他跌坐在真皮老板椅里,额头冷汗滑落,心底终于明白,自己捅了个天大的篓子。

深秋的港城市,海风夹着咸湿的凉意,吹过钢筋水泥的丛林。

海星精密的焊接车间里,却热得像个大火炉,空气中弥漫着臭氧的刺鼻气味和金属熔化的轻微滋滋声。

一道道刺眼的弧光在隔离板后亮起,仿佛车间里最耀眼的交响乐。

王强刚从精密焊接台旁直起身,缓缓摘下自动变光面罩,露出一张被汗水浸湿的脸。

为了攻克这块样品的焊接难题,他已经在车间里连干了36个小时,眼睛里满是红血丝。



那身蓝色防静电工装上,点点金属火花留下的烫痕清晰可见。

“王哥,你真是咱们公司的‘焊神’啊!”刚入职的小徒弟李明满眼崇拜,递过一瓶矿泉水。

“你歇会儿吧,剩下的数据记录和打磨,我们来弄就行。”

王强接过水,咕咚喝了一大口,摇摇头,嗓子有些沙哑:“没事儿,习惯了。”

“客户样品等不得,技术就是咱们的命根子。”

他在海星精密干了十年,从一个愣头青学徒,凭着一股钻劲和天赋,成了公司公认的特级焊工。

在特种金属焊接领域,他是无人能替的顶尖人物。

这十年,他破解了无数进口材料的焊接难题,连国外工程师都头疼的工艺瓶颈,他总能搞定。

同事们背地里叫他“技术部的定海神针”,不管多刁钻的材料,多苛刻的要求,只要王强拿起焊枪,问题准能解决。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高强度生活,已经快把他榨干了。

没日没夜的项目攻关,节假日都泡在车间,连回老家看看老母亲都成了奢望。

那天收工后,王强在工具柜旁翻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是他刚入职时写的技术心得。

字迹稚嫩,写满了对焊接的热爱和梦想:要成为全国顶尖的焊工,让中国制造扬名海外。

他苦笑着合上笔记本,抬头看看满墙的荣誉证书,觉得自己像个被榨干的机器,只剩责任在撑着。

“王哥,不好了!二号样品台的德国进口钛合金叶片,模拟焊接时又出裂纹了!”

一个年轻工艺员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项目组卡在那儿了,德国那边视频会开了半天,找不出原因!”

王强叹口气,把水瓶放一边,戴上那副用了多年的焊接手套:“走,去瞧瞧。”

这就是他的日常,永远有解不完的技术难题,永远有等着他去攻克的焊接挑战。

二号样品台被一群人围得密不透风,一块价值几十万的涡轮叶片静静固定在夹具上。

焊缝处一道细小的裂纹,像一道丑陋的疤痕,让人看了揪心。

“预热温度、电流、送丝速度都按德方参数来的,可焊完还是有应力裂纹。”

项目组长赵工看见王强,像抓到救命稻草,赶紧汇报情况。

“德国专家怀疑是咱们的焊接环境有问题,建议把样品寄回去分析,得耽误一个月!”

王强没急着说话,绕着工作台转了一圈,凑近观察裂纹的走向,又用手套摸了摸金属表面。

他的手稳得像磐石,仿佛能感觉到金属内部的细微变化。

“把氩气保护罩流量降8%,脉冲电流提高6%。”王强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人信服。

“降流量?德国人说必须保证高纯度气体保护,降了怕是焊缝会氧化!”一个年轻工程师忍不住质疑。

“那就让德国人自己来焊!”王强目光一扫,语气冷峻。

“这是材料科学,不是猜谜游戏!按我说的调!”

在王强的指挥下,项目组立刻忙活起来。

两名技术员小心调整气体流量计和焊接电源。

王强穿好全套护具,拿起焊枪,站在工作台前。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只见他手腕微微抖动,焊枪喷嘴稳稳悬停在焊缝几毫米处,蓝色电弧瞬间点燃。

他没用常规的直线焊接,而是以一种复杂又优美的手法,让焊点像波浪一样层层叠加,密实无缝。

整个过程不到八分钟。

电弧熄灭,焊缝在氩气保护下冷却,呈现出银白色的波浪纹,漂亮得像艺术品。

“太牛了!裂纹问题真解决了!”赵工激动得拍王强的肩膀。

“王强,你的‘波浪纹’技术,简直神了!”

王强摘下面罩,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透着满足:“只要样品能过检测就行。”

这样的场景,在海星精密几乎每两个月就上演一次。

王强总是那个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的人。

晚上十点,王强终于干完活,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车间。

手机突然震个不停,来电显示是妹妹王丽。

他心头一紧,妹妹在老家照顾母亲,这么晚打电话,准没好事儿。

“喂,小丽?”

“哥!不好了!”电话里,王丽的声音带着哭腔,慌得不行。

“妈突然犯了心脏病!现在在县医院抢救,医生说可能是急性心梗!”

王强只觉得天旋地转。

手机差点从手里滑落,脑子嗡的一声,空白一片。

“小丽,别慌,我马上回去!到底咋回事?”

“我也不知道,妈下午还好好的,晚上突然说胸口疼得厉害,喘不上气,就晕倒了,满身冷汗。”

王强的心像被冰冷的手攥住,疼得喘不过气。

他查过资料,知道急性心梗有多凶险,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

“小丽,你稳住,我这就回去!在哪个医院?”

“县人民医院,医生说要马上手术,得先交一万块押金!”

王强顾不上换衣服,冲到路边拦了辆出租车,直奔高铁站。

他用手机抢了最近一班回老家的票。

车上,他翻开手机相册,看到一张母亲年轻时在老家工厂干活的照片。

母亲为了供他上学,常年加班,落下了高血压,却从没抱怨过。

他想起母亲近年总说胸闷,他却忙得没带她去检查,心里的自责像刀子一样剜着。

两个半小时后,王强赶到县人民医院急诊室,见到了吓得六神无主的妹妹。

手术室的红灯刺眼得让人心慌。

“医生咋说?”王强抓住妹妹的手臂,声音因为害怕而发抖。



主治医生从手术室出来,叹了口气,直截了当:“情况很严重,大面积心肌梗死,得马上做冠脉介入手术,植入支架,疏通血管。”

“手术风险不小,费用也不低。”

王强腿一软,差点没站稳。

“医生,求您一定救我妈!钱不是问题!”这个从不向技术难题低头的男人,眼眶红了。

“我们会全力以赴,但按规定,手术前得先交一万块押金,你们赶紧准备,然后签手术同意书。”

王强二话不说,在同意书上签下名字。

手术开始,像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王强和妹妹守在手术室外,每一秒都像在火上烤。

“都怪我。”王强低声自责,拳头狠狠砸在墙上。

“我早该带妈去大医院检查,是我太忙,忽略了她。”

作为儿子,他整天为公司订单忙得昏天黑地,却忘了最亲的人正在老去。

手术室外,他回忆起小时候,母亲深夜给他缝补破旧工装的场景。

她总说:“小强,你得争气,学好技术,别像妈这样一辈子苦干。”

现在,母亲却因他的疏忽躺在手术台上,他的心像被砂轮打磨,疼得喘不过气。

手术持续了四个小时。

主刀医生摘下口罩出来,王强立刻迎上去。

“医生,我妈怎么样了?”

“手术成功,血栓取出来了,支架也放好了,生命体征暂时稳定。”

医生表情严肃:“但病人年纪大,还有高血压,接下来得转到重症监护室观察,72小时是危险期。”

“后续康复和药物治疗,费用不低。”

王强悬着的心放下一半,至少命保住了。

但他清楚,母亲需要长期护理,医药费像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一个月工资,除去房租和生活费,攒不下多少。

十年积蓄不过几万块,面对后续治疗费用,根本不够用。

他必须请假留在医院,还要尽快筹钱。

02

第二天早上,王强一夜没睡,眼里满是血丝,给张总打去电话。

他声音疲惫却坚定:“张总,我是王强。”

“王强?这么早干嘛?二号样品的数据出来了吗?”张总语气里带着点不耐烦。

“张总,我想请十天假,还要申请预支一个月工资,大概一万块。”

“请假?预支工资?”张总的声音冷得像冰。

“王强,你知道现在啥时候?年底冲业绩,订单堆成山!”

“我知道,张总,但我妈昨天突发心梗,现在在重症监护室,医生说得24小时陪护。”

“心梗?”张总顿了一下,很快恢复商人腔调。

“我很遗憾,但公司生产计划不能因为你家的事乱了套。”

王强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张总,我手头工作都交接好了,研发项目也告一段落,生产上的事,李明他们能顶上。”

“他们能顶上?”张总嗤笑一声。

“王强,你在公司干了十年,应该知道规矩。”

“我知道。”

“知道就好!年底是业绩冲刺的关键,生产线缺一个人都不行,尤其是你!”

“公司好多高端订单的技术难题,都指望你解决呢!”

“我妈现在命悬一线。”王强声音低沉,带着恳求。

“我理解你的难处。”张总打断他。

“但你妈生病是你家的事,公司有公司的制度,公是公,私是私,得分清楚。”

王强握手机的手攥紧了,指节发白:“张总,我妈现在生死未卜,我得陪着她。”

“作为儿子?”张总语气严厉起来。

“那作为海星精密的技术骨干呢?你走了,博世集团的订单出问题谁负责?样品测试谁跟进?”

“我说了,样品的核心部分我已经搞定了。”

“搞定了?你以为这就完了?”张总声音高了八度。

“离了你王强,我们还不干了?你别以为公司非你不可!”

“能替代你的人多得是!”

王强心头一阵刺痛,像被冷风吹透了。

十年心血,多少个节假日他在弧光和火花里度过,换来的却是这种羞辱。

“张总,我只请十天假,一万块就当我借的,以后从工资里双倍扣。”

“借?”张总冷笑。

“公司的财务制度是你家开的?你说借就借?”

“我告诉你,你要敢因为这点破事耽误生产,影响博世订单,你这个月的奖金,还有年终奖,一分钱都别想拿!”

王强愣住了:“取消奖金?”

“对,取消所有奖金!你掂量清楚,是为了你家的事,还是为了这几万块钱和下半年的收入。”

几万块,是他一年加班加点的回报,是大半年收入。

这笔钱,现在是他妈的救命钱!

重症监护室一天几千块,没钱,母亲可能用不上最好的药。

但母亲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定,他怎么可能离开?

“张总,我妈的情况真的很危险,医生说这72小时是关键,得有人守着。”

“你可以请护工。”张总不耐烦地说。

“现在的护工多专业,比你一个大老爷们守着强多了。”

“护工不是家人,有些决定他们做不了。”王强声音低沉。

“我想陪着我妈。”

张总更恼火了:“陪着?王强,你别忘了你是我的员工!”

“你的职责是为公司干活!这么多订单等着你,这么多技术难题等着你,你却为了一个人,耽误公司利益?”

“她不是一个人,她是我妈!”王强终于忍不住,对着电话吼出声。

“所以呢?”张总冷冷反问,像在看一个无理取闹的傻子。

“因为她是你妈,公司的制度就能为你破例?上千万的订单就能延误?”

“我没那么说。”

“那你还有啥好说的?”张总语气像最后通牒。

“我最后说一遍,你要敢不回来上班,奖金全没!今年的技术标兵评选,你也别想了!”

技术标兵,关系到明年工资涨幅和升职机会。

张总还提到刚为王强申请了市级工匠称号,试图施压,说不配合就给别人。

王强想起十年前张总承诺“公司是家”,却从没兑现,内心更觉讽刺。

他最后一次恳求,提到母亲手术的危急,张总却说“医院有护工,你操什么心”,彻底刺痛了他。

王强心如刀绞。

他不明白,为什么陪病危的母亲,会被说成耽误公司利益?

为什么一个奉献十年的技术骨干,在家人最需要时,连预支工资的权利都没有?

“张总。”王强声音低沉。

“没啥好说的!”张总打断他。

“你自己想清楚,是要钱,还是要你那点孝心。”

“想好了再决定回不回来!”

王强站在医院嘈杂的走廊,盯着ICU紧闭的大门。

张总那张油光发亮的脸在他脑海里浮现,嘴里全是“利益”二字。

他咬紧牙关,一字一句说:“这个假,我请定了。”

“好!好得很!”张总气得笑出声。

“那你就等着吧!奖金没了!啥都没了!我看你到时候怎么跪着回来求我!”

王强直接挂了电话,那双稳如磐石的手抖得厉害。

他的心,随着挂断的忙音,彻底凉了。

03

十天后,王强回到海星精密。

母亲手术成功,但身体虚弱,需长期康复和昂贵药物。

短短十天的ICU费用,烧光了他所有积蓄,还跟亲戚借了两万多。

更揪心的是,母亲曾经精神抖擞,如今却憔悴得像变了个人。

王强看着病床上沉默的母亲,心痛得像被刀割。

他在车间处理过无数报废零件,可当这种“报废”落在母亲身上,那种痛撕心裂肺。

回到公司,他在更衣室发现同事为母亲凑的捐款信封,里面有五千多块和一张写满祝福的卡片。

他感动得眼眶发热,却因张总的冷漠更觉心寒,决定把捐款存入母亲的治疗账户。

走进焊接车间,同事们的眼神复杂,有同情,有理解,也有疏远。

赵工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问:“王强,张总真把你奖金全扣了?”

王强点点头,挤出个难看的笑:“扣了。”

“太过分了!”赵工气得脸通红。

“你妈都那样了,预支个工资还扣奖金,这不是往人心上捅刀吗?”

“是啊,王哥,你为公司立了多少功,不该受这委屈。”徒弟李明也愤愤不平。

王强摆摆手:“算了,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事最重要。”

但他心里的火越烧越旺,烧得五脏六腑都疼。

十年兢兢业业,技术难题他冲在最前,最紧急的样品任务他带头完成。

技术创新奖、技术标兵奖,证书装满一抽屉。

可母亲病危,他请个假,就被扣掉几个月的救命钱。

这十年青春,换来的就是这种待遇?

那天,他整理工具时,看到墙上挂着自己的技术标兵奖牌,旁边是公司“以人为本”的标语。

他冷笑一声,觉得自己像个笑话,十年的付出在张总眼里一文不值。

赵工拍拍他肩膀:“王强,你妈现在咋样了?”

“命保住了,但身体差多了。”王强低声说。

“人没事就好,总有办法。”赵工安慰道。

“奖金的事,我也跟张总提了,可他油盐不进,还说要杀鸡儆猴。”

“我知道,赵工。”王强淡淡地说。

“让你为难了。”

“唉,公司现在是张总一言堂,我们也没辙。”赵工叹气。

“但你别灰心,凭你的技术,到哪儿都饿不着。”

饿不着?王强苦笑。

如果母亲后续还要花大钱,他还得面对同样的抉择吗?

他想起几年前,竞争对手宏泰科技高薪挖他,他没去,只因张总承诺会涨薪。

结果呢?工资涨了点,却换来更多加班,承诺的福利从没兑现。

下午三点,李明急匆匆跑来:“王哥!四号线给大客户的精密零件,焊缝老出气孔,产线停了,你快去看看!”

王强慢条斯理擦着焊枪,头也不抬:“让工艺部按流程查问题。”

李明愣了:“可这批材料的焊接工艺是你定的,他们查了半天,怀疑是材料问题。”

“那就让质检部出材料报告,报给采购部,找供应商。”

“找供应商?”李明以为听错了。

“王哥,你开玩笑吧?这批货催得急,等供应商回复,订单早黄了!”

“你以前看一眼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王强抬起头,眼神平静得像死水:“我没开玩笑。”

“按公司流程走,我是焊工,不是工艺师,也不是质检员。”

李明呆在原地。

以前的王强从不推责任,再难的问题他都揽过来。

半夜也好,休假也好,公司一个电话,他立马赶回。

今天这是咋了?

“王哥,产线停一小时,损失好几万!耽误交货期,公司信誉就完了!”

“那就让该负责的人去负责。”王强语气依旧平静。

“张总说得对,公司离了谁都转,我只是个普通焊工,负不起那么大责任。”

李明还想劝,看到王强那张冷漠的脸,只好叹气走了。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公司。

“听说王强不管事了?”

“怎么可能?他啥时候撂过挑子?”

“听说跟张总闹翻了。”

“为了请假和几万块奖金,至于吗?”

“你没良心,那是救他妈的命,ICU一天好几千!”

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理解,有人觉得他小题大做。

四号线那批零件最终没按时交货,停产一天,报废了一堆贵重材料。

虽然几个老师傅和工程师想办法降了次品率,但效率大不如前,交货期还是延误了。

张总看着生产报表和客户投诉邮件,脸黑得像锅底。

“王强这家伙,想干嘛?翅膀硬了,要造反?”

这话传到王强耳朵里,他心像被钝刀割过。

作为焊工,看到产品出问题,产线停摆,比挨骂还难受。

但他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

既然张总觉得他可有可无,既然他的价值能被几万块衡量,那他就真的可有可无。

傍晚,赵工找到王强。

“王强,下午的事我听说了,你这是何必呢?跟自己过不去?”

王强继续保养工具,动作一丝不苟:“没啥,就是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搞不定复杂工艺了。”

“你说啥胡话!”赵工急了。

“你是公司技术最好的焊工,整个港城市谁能比得上你的特种焊接?”

“技术最好?”王强苦笑。

“技术最好的焊工会因为救妈的命被扣光奖金?会被老板说随时能替换?”

赵工叹气:“我知道你有气,张总的做法不地道。”

“但你不能拿公司生产开玩笑啊。”

“我没开玩笑。”王强放下工具,看着赵工,眼睛满是血丝。

“我只是觉得,既然老板觉得我可有可无,我就真的可有可无。”

“现在我只管维护焊接,技术攻关和紧急调试,另请高人吧。”

“王强,你这是赌气。”赵工皱眉。

“不是赌气,是看透了。”王强拿起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