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一个美国技术员工在香港酒店房间里,把一个装满文件的U盘交给了记者。几天后,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国政府在偷看老百姓的手机和电脑。这个人叫爱德华·斯诺登,那年他30岁,年薪12万美元,在夏威夷过着不错的日子。
从军营孩子到情报机构技术员
斯诺登1983年在北卡罗来纳州出生,爸爸是海岸警卫队的人,妈妈在法院干活。家离军营近,从小就在那一带长大。他喜欢摆弄电脑,高中没读完就自己学编程,拿了个证书后去社区学院学计算机。
2004年他想去当兵,报名参加陆军预备役训练。结果腿摔断了,只能退出来。之后找了个保安的活儿干,2006年中央情报局招人,他就进去了,负责技术支持。那时候23岁,被派到瑞士日内瓦帮着维护网络,还参与了一些外交方面的任务。
2009年从情报局出来后,他去了戴尔公司,给政府部门管理电脑系统。先在日本的空军基地教人怎么防黑客,后来又去了新德里学编程。2011年回到美国继续在戴尔干活,经常接触情报局的高层,帮他们升级系统。
发现秘密的那一刻
2012年,斯诺登开始注意到国家安全局的一些文件。他发现那些监控项目不只是监视外国人,连美国人的电话记录、邮件内容全都被收集了。数据库里堆满了美国老百姓的隐私信息,这些数据被存档分析,没人知道。
2013年3月,国家情报总监在国会开会时说政府没有大规模收集数据。斯诺登看完直播就觉得不对劲,给国家安全局发邮件问这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没人回复他。
那时他在夏威夷的博思艾伦公司当基础设施分析师,负责监听中国和朝鲜的通信。工作中他复制了5万到20万份文件,还说服了20多个同事把登录权限分享给他,这样能看到更多内容。
一个U盘引发的全球震动
5月份,斯诺登请了假,说是要去治病,实际上飞去了香港。他带了个U盘,里面全是加密的文件。选香港是因为那里言论比较自由,他联系了几个记者,把材料全给了出去,自己手里没留备份。
6月5日,《卫报》先报道了威瑞信公司的电话记录被政府收集。第二天更大的消息出来了,棱镜计划曝光,国家安全局直接从谷歌、苹果、脸书这些公司的服务器吸取用户数据。 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聊天记录、视频通话全可能被政府存档。
6月9日,斯诺登公开了身份,在视频里说这么做是为了让大家知道真相。博思艾伦公司马上开除了他,美国司法部6月14日起诉他三项重罪,每条最高判10年。护照被吊销,他没法离开香港,只能飞去莫斯科,本来打算转机去南美寻求庇护。
困在机场的39天
飞机落地后,护照失效了,斯诺登被困在谢列梅捷沃机场。他在机场睡塑料椅子,吃售货机里的东西,外面媒体天天报道他的消息。这种日子过了39天,俄罗斯给了他一年临时庇护,8月1日才出了机场。
他搬到莫斯科郊区的公寓,开始学俄语,适应新环境。女友林赛·米尔斯后来从美国过来陪他,2017年两人秘密结了婚。
斯诺登向21个国家申请过政治庇护,大部分都拒绝了。厄瓜多尔先给了临时文件后来又撤回,法国、波兰、巴西、德国、印度直接说不行。玻利维亚总统的飞机还被欧洲国家拒绝降落,他提到这事说担心美国干预拉美国家。
在俄罗斯扎根的日子
2014年8月,他拿到了三年居留许可。2016年当上了旧金山新闻自由基金会主席,帮记者防止被黑客监视。那年他还参与创建了zcash加密货币,用化名持有部分私钥,后来销毁了。
2019年9月,斯诺登出版了回忆录《永久记录》,美国起诉他违反保密协议,还告了出版商,要求归还400万美元预付款。那时候他在俄罗斯的生活已经正常了,能自由旅行,靠演讲赚钱。硅谷的支持者给他捐比特币,每个价值1000美元左右。2015到2020年,67场视频演讲让他赚了超过120万美元。
2020年10月,他获得了永久居留权。同年12月,林赛生了儿子。他在网上发帖说有两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家庭生活很稳定。2022年9月26日,普京签署命令授予他俄罗斯公民身份,和其他74个外国人一起。12月2日他宣誓效忠,拿到了俄罗斯护照。
拿俄罗斯国籍后,他就不会被引渡回美国了,美国怎么施压都没用。 斯诺登说申请国籍是为了不让家人分离,儿子在俄罗斯出生,得有个保障。
泄密带来的连锁反应
他的泄密让美国情报系统乱了套,国会开始调查,科技公司开始给数据加密。欧洲的GDPR隐私法也加速推行了,后来罚了不少违规企业。但美国政府不认账,说他危害了国家安全,通缉令到现在都没撤。
2023年6月,泄密事件10周年时,他在网上发帖说不后悔。NPR报道说美国的法律有了一些变化,部分改革通过了,但监视公民的行为还存在。《卫报》讨论了泄密的影响,情报机构承认了一些问题。
2025年2月,《新闻周刊》提到赦免的可能性,让他能回美国。1月30日图尔西·加巴德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提到了斯诺登,避免叫他叛徒,这成了焦点。特朗普的盟友传出消息可能帮他赦免,12年过去了,间谍罪指控最高能判30年。
现在的生活
2025年,斯诺登42岁了,在莫斯科郊区和林赛、儿子一起过日子。林赛1月23日申请了俄罗斯公民身份,她已经在俄罗斯待了超过五年,符合条件。5月30日有报道说他成了俄罗斯注册纳税人,从2013年起就开始缴税。
收入来源主要是书的版税和咨询费,偶尔做线上演讲。6月27日他在新加坡SuperAI大会上谈“智能机器时代的自由“,视频没公开,主题是AI带来的隐私风险。X账号从1月起就不活跃了,有人猜他在刻意保持低调。
他现在像个普通父亲,融入当地生活,会去逛书店挑传记。生活看起来很平静,但当年他拉响的警报并没有过时,反而更响了。
手机不只是听你说话,还在看你的动作,政府和企业手里握着钥匙,隐私成了奢侈品。 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到处都是,数据生产的速度快得吓人。中国也在推相关法规,保护个人信息,罚违规企业,全球都在同步。
结语
12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在香港酒店房间里交出U盘的人,现在在莫斯科过着普通人的日子。你觉得他做的事情值得吗?如果是你发现了这些秘密,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