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江苏苏州塘北遗址考古重大突破:揭示太湖东部青铜时代文化序列

时间:2025-10-20 10:44:21 来源:环球网资讯 作者:环球网资讯

来源:江苏新闻

历经四年持续发掘,江苏苏州塘北遗址考古工作迎来重大突破。10月18日,塘北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在苏州召开,十余位国内考古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对该遗址的最新发现进行深入研讨。

填补青铜时代文化序列空白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塘北遗址发现的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西周及春秋时期先秦遗存,系统呈现了太湖东部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发展脉络,填补了该区域此前存在的考古序列空白。其中,“后马桥文化”遗存的典型性尤为突出,其年代与“泰伯奔吴”历史时期相吻合,为研究吴、越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提供了关键实证。


专家学者考察塘北遗址(苏报融媒记者 王敏悦/摄)

遗址概况与发掘历程

塘北遗址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现存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202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前置工作时首次发现该遗址。主体遗存年代跨度从崧泽文化至商周时期,尤以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遗存为特色。

2023年至2025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实施三轮主动性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2800平方米,初步探明遗址内存在3个先秦聚落群。

重点发掘成果

在北部聚落群,考古队揭露出崧泽文化时期土台1处(以墓葬为主),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时期土台各1处(以生活类遗存为主)。此外,还发现马桥文化墓葬4座、“后马桥文化”墓葬1座及疑似堆烧窑2座。


塘北遗址“后马桥文化”时期壕沟、台地航拍照(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供图)

北部聚落结构以台地与壕沟组合为主,台地上分布灰坑、水井、红烧土等生活遗迹,另有墓葬1座及疑似堆烧窑2座。遗址内出土陶瓷器、石器、骨器及青铜器等遗物,其中铜镞、铜斧等青铜器具有殷商文化特征,为苏州地区目前年代最早的青铜器。


塘北遗址揭露的“后马桥文化”地层(苏报融媒记者 王敏悦/摄)

“后马桥文化”的典型性与区域中心地位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塘北遗址考古发掘领队车亚风介绍,该遗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的遗存基本反映了“后马桥文化”的全貌,其层位关系明确、器物组合完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遗址。出土的陶釜、甗、鼎、三足盘、豆等器物不仅组合完整,且具有篦刷纹等地方特征,典型性显著。


塘北遗址出土的“后马桥文化”时期豆盘(苏报融媒记者 王敏悦/摄)

这些器物融合了本地、宁镇、中原及赣鄱地区的文化因素,体现了遗址与周边地区的频繁交流。作为晚商至周初环太湖东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遗址,塘北遗址与环太湖北部的花山-佘城遗址、南部的毘山遗址等共同构成了环太湖地区晚商至周初的中心遗址群。


苏州考古博物馆内陈列的具有鲜明“后马桥文化”特征的塘北遗址出土文物(苏报融媒记者 王敏悦/摄)

专家评价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水涛在论证会上指出:“塘北遗址内涵丰富,序列完整,在发掘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已出土众多‘后马桥文化’时期文物,具有典型性。”

综合 | 苏州日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