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医保局重拳出击!牙科暴利92倍真相曝光,种植牙价格将迎巨变

时间:2025-10-21 09:50:22 来源:财经保探长 作者:财经保探长

去年,深圳某牙科诊所老板开着玛莎拉蒂前往看守所自首的消息引发关注。这位老板并非因医疗事故被查,而是因为诊所的种植牙业务利润过高——仅种植牙一项,年流水就突破1亿元,净利润高达7000多万元,而这还是疫情期间的业绩。当监管部门查账时发现,一颗出厂价仅300元的种植体,到了患者手中竟变成了28000元,利润空间高达92倍。这一数据,彻底揭开了牙科行业长期存在的暴利真相。



一、暴利到底有多夸张?成本拆解揭示真相

“种一口牙等于买辆宝马”,这句在牙科圈流传多年的调侃,曾被许多人当作笑话。然而,随着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人们才发现这并非夸张,而是赤裸裸的现实。以韩国产种植体为例,出厂价在280-350元之间,加上清关费用后,代理商的进货价也不过500元。但当它被装进患者口中时,收费却普遍在8000-30000元不等。

种植牙的成本构成中,材料费用其实只占一小部分:

  • 种植体:300-500元
  • 基台:200-400元
  • 牙冠:800-2000元(烤瓷牙,全瓷牙价格更高)

综合计算,耗材总成本平均在2500元左右。那么,剩下的两万多元去了哪里?诊所提供的收费明细看似复杂,包括术前检查费、麻醉费、手术费、消毒费、复诊费等十几项,但本质无非是“层层加价”。上海某口腔连锁的内部培训资料显示,员工KPI要求单颗种植牙毛利率不低于75%,即成本3000元的东西,至少卖12000元起步,而这还算是“良心价”。



二、资本涌入催生行业泡沫,牙科诊所遍地开花

2015年至2020年,是牙科行业的“黄金时代”。走在任何城市的商业街,每隔500米就能看到一家口腔诊所,装修一个比一个豪华,宣传语一个比一个夸张——“德国技术”“瑞士品质”“终身质保”。背后原因很简单:赚钱太容易了。一位杭州的诊所老板透露,2017年他投资300万元装修了一家200平米的诊所,第一年收支平衡,第二年就开始暴利。2019年,仅种植牙业务就创造了4000多万元的营业额,净利润达1500万元。他直言:“这生意就像开印钞机,来一个客户就是一台iPhone的利润起步。”

这种暴利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

  • 拜博口腔被联想控股收购
  • 泰康人寿重金投资瑞尔齿科
  • 美团、京东健康纷纷布局口腔板块
  • 2020年口腔医疗领域融资事件超过50起,总金额突破200亿元



资本的涌入改变了行业玩法。过去是医生开小诊所,靠口碑积累客户;现在是连锁品牌疯狂扩张,雇佣大量销售型“咨询师”打电话拉客,推出“种牙限时5折”“进口材料特价”等促销活动。杭州某连锁品牌巅峰时期在浙江开了47家分店,每家店配备6名“口腔咨询师”,底薪3000元,全靠提成吃饭,一单种植牙业务成交可拿8%-15%的提成。在这种模式下,能忽悠就忽悠,能多种就多种,成了行业潜规则。

三、患者被坑案例频发,过度医疗成行业顽疾

去年,一个热搜话题引发广泛关注:#种牙花了12万结果烂在嘴里#。当事人是一位35岁的程序员,因牙齿松动前往某连锁口腔就诊。医生建议拔掉3颗牙,种植6颗,理由是“位置受力不均,需要多种几颗分散压力”。患者不懂医学知识,只好接受分期付款12万元的方案,前后折腾半年完成种植。然而不到一年,两颗种植体开始松动,复查时医生称“保养不当,需做修复治疗”,又是一笔费用。后来,患者换到公立医院检查,医生直言:“根本不需要种6颗,最多种2颗就够了,而且有几颗种的位置都不对,早晚得出问题。”

这种案例并非个例。许多人以为牙科暴利主要靠材料加价,实际上真正狠的是过度医疗:本来只需做根管治疗的,非要做烤瓷牙;能补的牙非说要拔;能种一颗的非说要种三颗。某种意义上,这已经不是医疗服务,而是在收“智商税”。

四、医保局重拳出击,行业迎来转折点

2022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核心内容有三条:

  1. 种植体集采,大幅降低耗材价格
  2. 种植牙医疗服务费用实行政府指导价
  3. 严查过度医疗和违规收费行为



2023年1月,第一批种植体集采结果公布:原本均价上万的进口种植体,中标价直接降至900元左右,某韩国品牌从8000元降至1500元,降幅超过80%。更狠的是医疗服务费限价,以前一颗种植牙手术费就能收8000-15000元,现在各地陆续出台指导价:四川单颗种植牙医疗服务费用不超过4500元,河南三级公立医院最高4400元,浙江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最高4500元。综合计算,一颗种植牙全套费用从之前的2-3万元直接腰斩至6000-8000元,暴利模式彻底终结。

五、行业洗牌加速,诊所推出“清仓活动”

今年上半年,各大口腔连锁品牌纷纷推出“清仓活动”:“种植牙限时特惠5999元”“进口种植体直降万元”“充值会员享终身8折”。看似让利消费者,实则是在政策全面落地前最后捞一波。因为他们清楚,等到明年集采全面铺开、限价政策执行到位,暴利模式将彻底玩不转。



已有小诊所开始撑不住关门。杭州某口腔连锁品牌去年底还在疯狂扩张,今年年中就连续关了7家分店。老板在朋友圈感慨:“这行以后拼的是技术和服务,不是营销和套路了。”当暴利空间被压缩后,靠忽悠、过度医疗赚钱的诊所自然会被淘汰,留下来的要么是真正有技术的医生团队,要么是能提供高性价比服务的连锁品牌。对消费者来说,这反而是好事。

六、未来展望:理性回归才是正道

牙科暴利时代终结,本质上是医疗普惠化的必然结果。医疗本应是普惠性质的服务,却被资本和部分从业者玩成了奢侈品生意。一颗种植牙动辄两三万,让多少普通家庭望而却步?“牙疼不是病”这句话害了多少人?许多人因看不起牙医,小毛病拖成大问题,最后花的钱更多。

政策介入虽会让一批人利益受损,但从长远看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医疗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医生流失、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但熬过阵痛期后,行业会进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此外,这次改革还意外推动了国产种植体品牌崛起。过去大家迷信进口货,现在发现国产种植体质量不差,价格还便宜一半。等到国产品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我国在这个领域也就不用再被“卡脖子”了。



牙科暴利时代的终结,不是坏事。真正有医德、有技术的牙医,不会因价格下降而饿死,反而会因患者增多、口碑传播获得更好发展。而那些只想着割韭菜的投机者,早晚得凉凉。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