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中新网邢台10月30日电 题:北方小镇重阳新风尚:药菊波斯菊共绘振兴画卷
作者 裴国荣 张鹏翔 潘志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当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邂逅金秋十月,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莲子镇镇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赏菊”活动,为这个北方小镇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田间地头的药菊采摘,到河畔花海的打卡留影,传统习俗与现代农业在这里碰撞出乡村振兴的火花。

10月23日,莲子镇镇的波斯菊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村民郭泽鑫用镜头记录下这样一幕:金黄的波斯菊在滏阳河畔随风摇曳,骑行者穿梭其间,构成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这片占地百亩的花海,前身竟是河道旁的闲置荒地。“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成了‘高颜值’景点。”北盐池村党支部书记王宁感慨道。
赏菊习俗源远流长,可莲子镇镇的“赏菊”方式却独具特色。村民们既可以在药菊种植基地体验采摘乐趣,也能在波斯菊花海留下美丽瞬间。这种“接地气”的庆祝方式,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机。
说到药菊种植,不得不提辛庄村的“种菊达人”杨少卫。这位身有残疾的农民,用十年时间在土地上“刨”出了一条致富路。早年因成骨不全症行动不便,他开过小超市维持生计,但内心始终渴望更大作为。“别人能做的,我努力一点也能行。”2023年,他毅然承包8亩地种植药菊,从此与菊花结下不解之缘。

10月22日,辛庄村药菊种植基地一片繁忙。59岁的成改巧边采摘边打趣:“年轻人拍照留影,我连花香都记住了。”作为基地的“老员工”,她见证了种植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从8亩到14亩,再到如今的40亩种植基地。杨少卫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五六十名村民就业,其中不乏年长者。
“种地没有捷径,只有实实在在下功夫。”杨少卫的学习劲头令人钦佩。为提升种植技术,他专程赴外地取经,带回一堆专业书籍日夜研读。如今,他的基地已种植杭菊、祁白菊、怀菊等多个品种,总面积达252亩。
对于未来,杨少卫有着清晰规划:“我想建个小型加工厂,做菊花深加工。”从鲜菊销售到产品开发,他希望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种“花经济”思维,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莲子镇镇的振兴之路不止于此。这里聚集了10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年产方便面50亿份,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而今,波斯菊花海的崛起,又为镇域经济增添了新亮点。
“我们要让菊花既好看又‘赚钱’。”镇党委副书记陈雪透露,各村合作社计划扩大波斯菊种植,建设花卉加工坊,开发干花、香包等文创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路。更令人期待的是,镇里将与周边景区联动,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三县区交界的旅游新地标。
从“种菊”到“赏菊”,从单一种植到产业融合,莲子镇镇的菊花经济正绽放出多彩光芒。正如陈雪所言:“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我们要让每一朵菊花都成为乡村振兴的见证。”(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