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邢台10月30日电 题:北方小镇重阳节新风尚:从种菊到赏菊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 裴国荣 张鹏翔 潘志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0月29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莲子镇镇迎来了一项别开生面的自发活动——“赏菊”。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小镇焕发新生,不仅丰富了节日氛围,更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赏菊,作为中国古代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起源于汉魏时期,与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并驾齐驱。然而,在莲子镇镇,这一习俗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接地气”的赏菊方式成为亮点。村民们或采摘农田里的药菊,或“打卡”昔日荒地里的波斯菊,共同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提起药菊,不得不提一位特殊的种菊人——莲子镇镇辛庄村村民杨少卫。尽管身材矮小且身有残疾,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土地里“刨”出了一条带动乡邻的致富路。杨少卫常说:“不能一辈子守着小超市过日子,我想试试更大的可能。”早年因成骨不全症,他稍有不慎就易骨折,但即便如此,他仍决定承包土地种植药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
2023年,杨少卫毅然承包了土地,开始种植药菊。面对旁人的劝阻,他坚定地说:“身体残疾不代表志向残疾,别人能做的,我努力一点也能行。”由于身体不便,他常常需要蹲在地上,甚至趴在田埂上操作,但从未放弃。他天不亮就往地里跑,天黑了才回家,看着菊花苗一点点长高,心里充满了踏实感。为保证菊花品质,他专门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并买回书籍仔细研究,坚信“种地没有捷径,只有实实在在下功夫,土地才能给你回报”。

从首年种植8亩药菊,到2024年扩大到14亩,再到2025年增加到40亩,发展成为种植基地,杨少卫成了镇子里小有名气的药菊种植户。他发现村里不少年纪较大的村民因体力、技能等原因赋闲在家,便主动邀请他们来干活,农忙时用工达五六十人。当日,在杨少卫的药菊基地里帮工的成改巧,一时兴起学着年轻人“打卡”菊花,她说:“年轻人‘打卡’是拍照留住画面,我是连味道都记住了。”
目前,莲子镇镇药用菊花种植面积已达252亩,品种包括杭菊、祁白菊、怀菊等。对于未来,杨少卫有着更宏大的计划,他想建一个小型菊花加工厂,对菊花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带动更多人就业。

除了药菊,莲子镇镇滏阳河畔的百亩波斯菊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这片地以前是滏阳河道旁的闲置地,土地质量差,几乎无人耕种。今年,隆尧县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向河畔各村发放波斯菊花种,短短几个月,昔日的“脏乱差”地块就变成了“高颜值”花海。莲子镇镇北盐池村党支部书记王宁表示,这片花海为三地交界处的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去处。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位于隆尧县、巨鹿县、任泽区三县区交界地带的莲子镇镇,拥有各类食品加工及配套企业100余家,形成以方便面、饮品为主导的食品产业集群,其中年产方便面50亿份。莲子镇镇党委副书记陈雪称,各村合作社计划明年扩大波斯菊种植规模,建设花卉加工坊,发展干花、香包等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我们要让莲子镇镇的菊花不仅好看,还能真正带动村民增收。”陈雪表示,该镇打算与周边景区、现代农业园区联动,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形成区域旅游合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