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喀什10月30日电(记者 胡嘉琛)为期两天的中国(喀什)—中亚南亚法治论坛(2025)于30日在新疆喀什市正式拉开帷幕。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中亚及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学法律界代表,通过交流研讨、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法治合作的新路径。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洪祥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法治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他指出,中国(喀什)—中亚南亚法治论坛作为开展法治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各国间的法治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王洪祥希望各国法学法律界人士能够以此为契机,以高水平的法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进而推动中国与中亚、南亚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巴基斯坦参议院财政与税收委员会主席萨利姆·曼德维瓦拉在发言中表示,在经贸往来中,公正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他呼吁各方加快推进多元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设,搭建高质量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交流平台,以增强企业与投资者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
哈萨克斯坦司法管理局副局长穆斯拉利诺夫·阿斯勒别克·赛尔汉诺维奇则提请各方关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法律服务中的应用。他认为,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他还建议各国携手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以保障经贸合作与人文交往的顺利进行。
此次论坛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广东省法学会和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在论坛期间,各方签署了涉及法律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7项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并展示了《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乌鲁木齐声明》等4项重要成果。
论坛还设有主旨演讲以及三场平行论坛,分别是“一带一路”与经贸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一带一路”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构建、法治人才交流培养与合作。这些论坛为各国代表提供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法治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