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全球科普盛会:多国专家共探科学传播的本土化与全球化路径

时间:2025-11-02 11:05: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琴

中新网台州10月31日电(鲍梦妮)10月29日至31日,以“Science to You”(意为“把科学带到你身边”)为核心理念的2025Sci2U全球科普大会在浙江台州盛大举行。这场汇聚了来自22个国家的科学传播专家、科技工作者、教育从业者及青少年代表的盛会,不仅展现了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成为各国分享科普经验、探索科学传播新路径的重要平台。

在全球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普及已成为连接科研与公众的关键纽带。不同国家因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普实践模式。活动现场,多位国际专家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享了他们在科普领域的创新做法与深刻见解。

美国:构建AI科普框架,强化公众信任

全球护水者联盟(WKA)副主席玛丽·伊丽莎白·波特曼指出,美国正积极构建人工智能科普框架,通过教育推广、专项资助等举措,搭建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协同平台。她强调,科研工作者往往容易陷入专业术语的困境,而科普的关键在于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叙事,让公众能够直观感受到科学的实际影响。波特曼以美国新泽西州成立专项工作组、吸纳民众参与AI讨论的案例为例,展示了信任与透明度在科普过程中的重要性。

活动现场。 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供图

泰国:科普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

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副馆长陈佳妮则分享了泰国在科普方面的独特做法。她表示,科学节是泰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普载体,既涵盖量子物理、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又因地制宜定制区域内容。例如,泰国南部的科学节更聚焦海滩生态,而北部则围绕植物种子展开。陈佳妮还指出,在科学与信仰的平衡上,泰国秉持包容原则,佛教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高度契合。她以泰国一座看似大蛇的山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地质学知识解释这座山产生的原因,同时尊重当地的文化信仰。

孟加拉国:科普紧扣民生需求,助力国家发展

孟加拉国的科普实践则紧扣民生需求与国家发展。蓝色星球倡议组织执行董事谢里夫·贾米尔介绍,该国作为农业国,河流管理与生态保护是科普的核心。传统社区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至关重要。由于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与渔民成为科普的重点对象。普及现代农业与渔业科技,成为提升粮食安全、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创新科普方式,突破语言壁垒

在高端科技领域,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科普实践颇具创新。该组织科学之门项目主管劳拉·德·维维介绍,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实验室。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正努力向所有年龄段的公众普及科学、粒子、物理学知识。她表示,该组织拥有一个完整的在线数据库,提供视频、虚拟现实体验等各种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上获得所需资料。然而,她也坦言,培训志愿科研人员、将抽象粒子现象具象化、突破语言壁垒,是高端科普面临的主要难题。

全球共识:科学传播需兼顾全球性与本土化

尽管各国的科普实践各有侧重,但专家们也形成了普遍共识。世界科技传播学会主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公众科学意识中心副教授法比安·梅德维基认为,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全球性,有些知识无论在何处都是真理。但真相对人们的意义始终具有地方性,因此需要将本土元素融入科学传播。他强调:“不同地区有着各异的习俗、人际相处方式及价值取向。本地适配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更是核心所在——全球通用的整体系统终究离不开本土化的专属适配。”

此次2025Sci2U全球科普大会不仅为各国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为全球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各国在科普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将更加贴近公众,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