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天津、福建厦门、湖南长沙等地医院探访——免陪照护,何以让患者安心家属省心
引子:免陪照护,专业护理让住院更安心
“住院17天,护士照顾得很细致,全家都省心。”60岁的常津文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脾切除手术后,对免陪照护服务赞不绝口。这一服务模式让她无需家属送餐、陪检、陪护,既不影响家人正常工作生活,也让她住得踏实。目前,天津已有34家三级公立医院推行免陪照护,覆盖247个病区、8812张床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3部门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免陪照护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强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免陪照护如何从地方试点走向全国?记者在多地展开探访。
缘何免陪?应对老龄化,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
9月的清晨,阳光洒进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病区。护士如往常一样,为常津文洗漱、量血压,并将温热的早餐端到床头。这一天,她的身体状况已达出院标准。“上要赡养90岁的公公和85岁的婆婆,下要照看4岁的孙子,全家都靠我张罗。”常津文坦言,得知需住院10多天时,她最担心的是家人陪护困难。主治医生推荐她尝试免陪照护服务后,她决定“不给孩子添麻烦,相信专业护理”。
常津文的经历折射出“421”家庭结构(4个老人、2个中年人、1个孩子)、亲子异地居住等现实困境。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临床护理中心主任田丽介绍,为应对老龄化趋势,医院经过多年试点,形成成熟模式:由1名责任护士带领1-2名助理护士,负责3间病房、10-12名患者的护理治疗、饮食起居、健康指导等服务。
在肝胆外科病区,除每日下午4点至8点的探视时间外,病房几乎看不到家属。护士通过床头呼叫器、电子屏任务列表和移动护理终端,实现不间断巡视和精准服务。例如,护士为长期卧床患者洗脚时,会观察足部皮温、动脉情况,及时排查下肢血栓风险。营养科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膳食,如糖尿病患者馒头精确到克,餐后剩饭需带回以掌握摄入量。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通过电子膳食医嘱单,实时推送患者需求至营养科,由营养师制定低糖、低盐等治疗套餐。患者可通过手机APP点餐,系统自动筛选符合治疗需求的选项。今年9月,来自福建漳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郑强接受支架手术后,指着费用清单说:“包含三餐在内,每天120元,比雇护工划算。”目前,厦门11家医疗机构、51个病区提供24小时免陪照护,累计服务超12万人次。2024年,福建试点扩大至92家医院、284个病区,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设施改造。
谁来照护?专业团队担纲,多元模式探索
“承担患者生活护理,护士能接受吗?”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科护士长赵莹坦言,起初担心工作量增加,但护理流程优化后,工作量有增有减。例如,医院设配液中心统一送药,运送中心负责患者检查接送,护士得以专注照护。增加的是患者护理服务,如赵莹曾通过观察患者大便异常,判断腹内出血并及时上报,为救治争取时间。“能在工作中体现专业价值,很有成就感。”
医院通过绩效考核调动护士积极性,将绩效工资与免陪照护工作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2025年天津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全市68%的三级公立医院已实现服务覆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各试点医院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模式。拥有近20年陪护经验的卢志敦,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从护工转型为医疗护理员后,服务内容从“搞卫生”升级为“观病情”。例如,处理患者排泄物时,他会观察造口情况并及时通知护士。今年以来,他已参加10余次服务技能、院感防控等培训。
“免陪照护不是免责照护,医院接过的是责任。”湘雅医院副院长钱招昕介绍,医疗护理员由医院护理部、科室和第三方公司共同管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则通过护理部和第三方公司联合考核,服务费由医院统一收取后与第三方结算,公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工资。目前,该医院医疗护理员季度离职率小于10%,稳定性远高于传统护工群体。
44岁的韩艳敏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担任医疗护理员4年多。她晃了晃手腕上的智能手表说:“重点患者的一举一动都能即时掌握。”医院为65岁以上老人引入跌倒风险监测设备,一旦患者起身或离床,警报会推送至护理员手表。目前,医院已开发28项护理子系统和32项信息专案,搭建智能照护网络。
“医疗护理员不得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四科副主任护师金婷举例,家属曾询问护理员能否换输液瓶,但根据规定,此类操作需由护士完成。医院通过制度规范明确职责边界,保障协作合规。
怎样收费?自愿选择,分级服务匹配需求
“住院15天,免陪照护费用1620元。”在长沙市第四医院,69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余正根据需求动态调整护理级别:术前选择20元/日的基础照护,术后升级为140元/日的共享照护。护理部主任李永恒介绍,医院2010年试点免陪照护以来,已覆盖除儿科外的所有科室。今年4月,服务模式升级为专属照护(240元/日,“一对一”24小时陪伴)、共享照护(140元/日,2名护理员服务3名患者)、基础照护(20元/日,1名护理员服务多名患者)三种模式,患者可自主选择。
目前,长沙市第四医院逾七成患者选择免陪照护,其中60%选择基础照护,10%以上选择共享照护,2%-3%选择专属照护。试点以来,医院累计服务近50万人次,患者平均住院时长缩短约1.5天。长沙6家市直医院去年为60岁以上患者提供免陪照护近5万人次。
国家医疗保障局2024年出台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单独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福建省医疗保障局今年5月明确,在特级护理、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基础上加收免陪照护服务费,标准分别为150元/日、150元/日、80元/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介绍,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已从2017年的7.13天缩短至去年的6.82天。
如何推广?强化人才储备,提升规范化水平
“护理质量不取决于时长,而在于效率。”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工作8年的燕维兰从护工转型为医疗护理员后,经过系统培训,不仅能提供洗漱、喂食等生活照护,还能协助康复锻炼、预约检查并全程陪同。她翻开《免陪照护病区服务规范》说:“这本由医院牵头制定的福建省地方标准,已被纳入培训教材。”
虽然收入较以前减少,但燕维兰表示,现在每周休息一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三班倒),身心更放松,且公司缴纳“五险一金”,职业认同感更强。随着职业化水平提升,不少新人加入医疗护理员队伍。今年4月入职的长沙市第四医院护理员谢道桂,在护士专干的培训下,已熟练掌握胸腔术后患者引流管反折等操作规范。
长沙市第四医院是湖南省109家可培训医疗护理员的机构之一,今年已培训近1万人次。湖南确定国家试点医院监测单位12家、省级监测单位56家。引入市场化企业是关键,北京康护之家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布局8个自建培训基地和10余个联合基地,聘用护理员5万余名,合作医院超300家,累计服务患者300余万人次。3年前从甘肃来天津务工的庞继霞,在康护之家常驻南开医院全科病房,月收入近8000元。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郑强、余正为化名)
本报记者 李家鼎 申智林 刘晓宇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31日 第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