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春之美:多方合力防范未成年人医美风险
(无影灯专栏)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近日明确指出,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审美观念处于形成阶段,过早接受医美手术不仅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和心理创伤,更易因预期与效果不符引发长期心理困扰。因此,医学界普遍建议未成年人暂缓进行非必要的医疗美容项目。

随着医美行业年均增速超20%,部分机构通过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手段牟取暴利。某连锁机构曾以"7天换脸""无痛微整"为噱头,导致多名消费者出现感染并发症。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平台大肆宣扬"锁骨放硬币""精灵耳"等畸形审美标准,诱导青少年产生容貌焦虑。数据显示,2024年未成年人医美纠纷中,62%涉及无资质机构,45%存在监护人未签字情况。
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涉及手术、药物注射等侵入性操作,必须由持证医疗机构实施;后者仅限皮肤表面护理。但某美容连锁品牌通过"轻医美"概念模糊界限,其"水光针体验套餐"实为需要专业资质的医疗行为。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专项检查发现,38%的生活美容机构存在违规开展医美项目行为。
网络空间的审美误导尤为严重。某短视频平台热传的"A4腰挑战"引发12万青少年参与,部分未成年人因此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更恶劣的是,某些机构推出"零首付变美"贷款产品,年利率高达24%,导致多名学生陷入债务危机。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为未成年人实施医美必须经监护人书面同意,但调查显示43%的机构存在"先斩后奏"行为。
强化监管已成当务之急。建议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对违规机构实施"行业禁入"和"巨额罚款"双处罚。某地试点要求未成年人医美必须由监护人现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纳入卫生监督系统实时监控,实施三个月后相关纠纷下降71%。专家建议将监护人同意细则写入地方性法规,明确必须查验户口本等身份证明。
健康美才是真正的美。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自然面容者在社交自信评分中比过度整形者高34%。某中学开展的"发现独特之美"主题活动,通过摄影展、辩论赛等形式,帮助89%的参与者建立积极自我认知。教育部门应将审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培养青少年理性看待外貌的价值观。
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印记。那些被视为"瑕疵"的雀斑、单眼皮,恰恰构成独一无二的个性美。正如整形外科协会倡导的"最小干预原则",对待容颜最温柔的方式,是保持自然本真,让青春在健康自信中绽放光彩。
作者:白剑峰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10月31日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