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1月1日电】题:广州白云杏林伉俪的‘双帮扶’援黔路
作者:王坚 江兴夏
随着东西部协作战略的深化推进,广州白云区持续向西部输送医疗人才,将先进诊疗理念与精湛技术播撒至基层医疗一线。在这场跨越千里的健康守护行动中,邓钰敏、曾苑玲夫妇以‘夫妻接力’的独特方式,在黔东南大地谱写了一段医疗帮扶的动人篇章。

中医专家邓钰敏:推动脑病专科建设
2025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邓钰敏,作为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医疗队成员,赴任贵州省罗甸县中医院副院长。面对内三科(涵盖神经内科、老年病科等)中医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现状,他迅速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明确脑病、眩晕等优势病种诊疗路径,规范中医处方开具流程,并重点推广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数据显示,2025年3月至10月期间,邓钰敏累计接诊近1500人次,开具中医处方超千张,所在病房90%病例采用中医主导治疗方案。通过与康复医学科联合开展中西医结合干预,中风偏瘫患者康复周期缩短30%,面瘫、眩晕等疾病治愈率显著提升。目前,脑病特色专科申报与卒中中心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妇科专家曾苑玲:微创技术扎根县域
邓钰敏的医疗帮扶之路,始于妻子曾苑玲2020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时任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的她,在黔南州荔波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期间,针对当地妇科手术技术薄弱问题,制定系统化培训方案:通过343人次手术带教、171台手术示范,重点提升腹腔镜子宫切除、宫腔镜诊疗等微创技术。
在她的推动下,荔波县人民医院妇科微创手术量增长200%,阴式手术技术达到县域领先水平。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建立术后随访机制,当地医生独立操作腹腔镜手术的比例从15%提升至65%,使千余名女性患者享受到创伤小、恢复快的现代医疗服务。
夫妻接力: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这对杏林伉俪的‘双帮扶’模式,打破了传统短期支援的局限。曾苑玲用一年时间摸清基层医疗痛点,为后续帮扶提供经验参考;邓钰敏则在此基础上深化专科建设,形成‘技术输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完整链条。他们的实践证明,通过家庭式、持续性的医疗援助,能够有效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辐射。
从2020年荔波到2025年罗甸,两位医者始终秉持‘提升基层能力、服务百姓健康’的初心。这种‘前赴后继’的帮扶姿态,不仅为黔东南地区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更成为东西部协作、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注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