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迪庆11月4日电(赵旭燕)记者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获悉,该局近日成功救助一只受伤黑颈鹤,并在其康复后安装卫星跟踪器,标志着保护区在黑颈鹤保护与种群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原湿地生态屏障:纳帕海的自然价值
纳帕海在藏语中意为“森林背后的湖泊”,这座平均海拔3260米的高原湿地,是云南省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季节性湖沼生态系统。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400公顷,成为黑颈鹤、黑鹳、白尾海雕等珍稀鸟类的关键栖息地。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抵达纳帕海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已达280只左右。
科技赋能保护:卫星跟踪器助力种群研究
事件源于管护局巡护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只受伤黑颈鹤,立即启动应急救助机制。经过管护点专业团队一周的精心治疗与科学喂养,该黑颈鹤完全恢复健康。为深入掌握黑颈鹤迁徙规律,管护局联合西南林业大学专家团队,为这只即将回归自然的黑颈鹤安装了卫星跟踪器。这项技术将实时传输黑颈鹤的迁徙路径、栖息地选择等关键数据,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立体化保护体系:从救助到监测的全面升级
近年来,纳帕海管护局构建了“救助+监测+赋能”的三维保护网络。在硬件设施方面,2023年完成管护点升级改造,新增标准化笼舍、医疗设备等专业救助设施,并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鸟类识别、应急处置等专题培训,显著提升一线巡护人员的专业能力。
监测技术层面,自2020年起通过三期重点项目,建成纳帕海湿地监测中心平台,整合视频监控系统与红外相机组网。目前该系统已实现20余种常见鸟类的智能识别,可24小时监测鸟类活动,为生态保护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区域救助枢纽:构建鸟类保护闭环
除辖区内鸟类救助外,纳帕海管护局还承担着区域救助枢纽的重要职能。通过与香格里拉市相关部门协作,形成“接收—救治—康复—放归”的完整救助链条。据统计,该局年均成功救助鸟类20余只,有效维护了区域鸟类资源安全,为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