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1月2日电(记者 徐珊珊)“复发转移患者一定要重视再次检测,一次精准的评估可能意味着全新的治疗机会。”11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为HER发声”乳腺癌患者教育关爱活动上,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殷咏梅教授的发言引发广泛关注。她指出,随着创新疗法不断涌现,中国乳腺癌诊疗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而再检测作为精准诊疗的关键环节,亟需被更多患者和基层医生重视。
新版患者教育手册发布 助力科学决策
由殷咏梅教授领衔编撰的新版《CSCO乳腺癌患者教育手册》正式亮相。该手册凝聚全国顶尖专家智慧,系统梳理了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方案,重点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患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指南。“手册不仅能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方案,更鼓励她们主动参与决策过程。”殷咏梅表示,这一转变对提升治疗依从性和长期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差距仍存 精准医疗普及任重道远
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史安利指出,当前部分患者对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精准医疗新进展的认知存在滞后,尤其是HER2低表达等细分亚型的治疗理念尚未完全普及。“真正的健康公平,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她呼吁加强医患沟通,通过多渠道科普填补信息鸿沟。
患者故事印证希望 诊疗进展重塑信心
若初健康创始人蒋岑分享了病友群体的真实反馈:“当她们了解到最新诊疗进展时,反应往往是从‘绝望’到‘重燃希望’。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生存期的延长,更在于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随着精准诊疗的推广,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90%,而晚期患者通过个体化治疗也能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构建三级科普网络 夯实精准诊疗基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乳腺癌精准诊疗需“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提升其规范诊疗能力;另一方面构建“权威机构-媒体平台-患者组织”三级科普传播体系,确保最新医学成果能触达基层。殷咏梅强调:“只有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才能让更多患者真正受益于精准诊疗时代的红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