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沉睡30万年古人类遗址焕新颜 华龙洞成研学旅游新地标

时间:2025-11-05 20:09: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曹淼欣

【中新网池州11月3日电】(记者 刘鸿鹤)今年以来,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陈列馆迎来一批批中小学生参观团。这处沉睡约30万年的古人类遗址,正通过科技赋能与研学创新,从专业考古殿堂走向大众视野,成为皖南地区炙手可热的研学旅游新地标。

11月3日,池州市研学旅游示范活动暨2025东至县研学旅游大会在华龙洞遗址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来自东至县至德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参与史前戏剧研学精品课,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远古人类生活场景。

东至县至德小学学生在华龙洞研学课程中互动

自2006年首次科学发掘以来,华龙洞遗址已出土20具古人类化石、1.9万余件动物化石及400余件石制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介绍,该遗址发现的华龙洞人具有迄今东亚地区最多的智人特征,生存年代测定为33.1万至27.5万年前,是研究人类进化的关键标本。

考古团队通过石器类型学分析发现,华龙洞群体可能由约20个个体组成,其石器制作技术已达到旧石器时代中期较高水平。2019年,该遗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又成功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研学老师在华龙洞遗址传授考古知识

华龙洞遗址管理处主任金泽田表示,通过引入3D建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遗址展示已从传统静态陈列升级为动态交互体验。游客可借助AR设备重现古人类生活场景,这种创新模式使文化传播更具吸引力。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华龙洞遗址已接待研学游客5.8万人次。东至县至德小学学生方熙妍在体验化石清理课程后兴奋地说:"通过亲手触摸仿制石器,我仿佛穿越到了30万年前!"校方负责人指出,这种沉浸式研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小学生在华龙洞研学课程中清理仿制化石

东至县文旅局党组成员甘亚磊透露,当地正构建"考古+科技+教育"的多元研学体系,已推出六大主题线路,包括"东亚智人起源探秘""石器时代生存挑战"等特色课程。未来计划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学产品。

金泽田主任展望,华龙洞将打造成为集科研、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建设古人类生活场景复原区、石器制作工坊等设施,让30万年前的文明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