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破局立新——以创新火种照亮微短剧精品之路”为主题,聚焦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吸引了来自中央及地方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播出平台、制作机构及创作者代表等300余人参与。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冬,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红果短剧、综艺报、网络视听杂志联合承办。

政策引领:明确微短剧发展三大方向
韩冬在致辞中指出,微短剧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大众文艺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艺创新、促进视听消费及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从群众奋斗实践、传统文化传承及现代化建设中汲取题材灵感;二要坚持精品化方向,推动微短剧从“流量爆款”向“时代精品”升级;三要构建良好创作生态,通过选题规划、推优扶持、产业引导等政策,联合地方管理部门、平台机构及行业协会形成合力。
司马红强调,北京将从创作、服务、产业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微短剧成为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中华文化及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行业倡议:规范发展与文化传承并进
论坛集中发布多项行业计划,勾勒微短剧发展蓝图:
- “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发布第四批推荐剧目,涵盖《少年合议庭》《破浪·十年》等21部法治题材作品,以微短剧形式普及法律知识。
- 依法纳税倡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联合国家税务总局指导发布《微短剧行业依法纳税倡议书》,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等22家平台及制作机构响应,倡导诚信经营。
- “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北京市广电局推介该计划,聚焦社会价值与艺术深度,构建选拔、孵化、传播全链条服务机制,入围作品展现“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特色。
-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微短剧项目:中广联合会发布以瓷文化、茶道、医药、象棋为主题的四部作品,融合现代叙事与神话穿越元素,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平台实践:品质升级与生态共荣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家平台负责人分享行业洞察:
-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提出,提升内容审核标准、鼓励品类创新是行业品质升级的关键,推动微短剧从“小众娱乐”走向“大众刚需”,并倡导全民创作拓展“微短剧+”模式。
-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以《唐朝诡事录》为例,分享长剧与短剧IP开发的协同模式,强调“共享叙事、平视共创、矩阵排播”对构建可持续内容体系的作用。
- 腾讯视频副总经理李啦表示,平台通过激励政策与科技驱动打造“雨林生态”,为优质创作提供养分。
- 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总经理周裘提出“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理念,结合AIGC技术与亿元资金扶持创作者,推动精品短剧规模化发展。

圆桌对话:突破同质化,聚焦情感共鸣
两场圆桌对话深化行业探讨:
- 首场对话以“破茧成蝶——从‘同质化’迈向‘百花齐放’”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杨乘虎教授主持,完美世界、咪咕数媒、天桥短剧等机构代表共同探讨内容多元化创新路径。
- 第二场对话围绕“人文为本——从‘情绪表达’到‘情感共鸣’”展开,由中国传媒大学赵晖教授主持,长信影视、红果短剧等从业者从制作、编剧、表演等维度分享经验,强调题材拓展、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对构建差异化创作生态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通过政策解读、行业倡议、平台实践与深度对话,传递出微短剧行业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跃升的明确信号,为构建健康、多元、创新的产业生态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