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贺州10月31日电(费贤彬 卢园芳 陈秋妮)‘“开放课堂”将高成本优质课程资源从单一班次的“私有财产”转变为全市干部的“公共财富”,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倍增效应,为贺州高质量发展储备了更多高素质干部人才。’贺州市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卿思敏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图为“开放课堂”现场。马振钊 摄
2024年以来,广西贺州市创新推出面向全市干部的“开放课堂”,通过拓展培训对象范围、下放课程选择权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破解了传统干部培训中“大水漫灌”“训非所用”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11期“开放课堂”,累计培训干部1336人次。
与传统培训模式不同,“开放课堂”打破了干部身份、工作岗位和管理权限的限制,将培训范围从科级以上干部扩展至科级以下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覆盖了在贺州工作的所有干部群体。这一创新举措使得更多基层干部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培训资源。
今年3月,广西贺州市委党校主体班开设的“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培训”课程,除规定培训的中青年干部外,还吸引了市直各单位各层级干部100多人踊跃报名。这一现象体现了从限定参训到按需申请的转变,干部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课程。
在培训机制上,贺州构建了“自助点餐+组织配餐”双轨制参训通道。通过这一模式,培训内容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干部岗位“合身”,真正实现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解决了“训非所用”的顽疾。
具体而言,贺州推行了“自助点餐”培训模式。根据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贺州市委组织部通过微信小程序、政务内网等平台,向全市干部发布“开放课堂”培训清单。干部可根据自身岗位需求和能力短板在线报名,实现“谁需要、谁参训”的精准对接。
同时,该市还开设了“组织配餐”培训通道。贺州市委组织部利用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精准识别出培训量较少的市直单位或特定岗位干部,并对其进行“精准点名”调训,确保培训覆盖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开放课堂”不仅是模式的创新,更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贺州建立了跨层级、跨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平台,每月对市委党校主体班次、东融大讲堂、各部门重点专业培训班等计划进行汇总,形成培训清单。其中的名师课程、高端师资、优质场地等信息被纳入“资源池”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针对热门课程和需求大的课程,贺州积极探索“主会场+分会场”“线下授课+线上直播”“一个主讲人、多个听众群”的“一课多用”集约化教学组织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干部学习培训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