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浙江台州玉环市被清甜的柚香温柔包裹。这座海岛城市的果园里,金灿灿的文旦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将这份秋冬的甜蜜送往全国餐桌。

文旦:秋冬水果界的“水嫩担当”
“秋冬吃柚,赛过吃肉”——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道出了人们对柚子的偏爱。作为秋冬水果的“顶流”,柚子不仅驱散干燥,更以酸甜多汁的口感成为季节限定美味。而在众多品种中,玉环文旦凭借“水嫩”特质脱颖而出,堪称柚子界的“天花板”。
单果重2至4斤、最大可达7斤的玉环文旦,堪称“最贴心”的柚子。剥开果皮时,单瓣果肉无筋膜的顺滑触感,甚至比剥香蕉皮更轻松,轻松实现“剥皮不脏手”的愿望。口感上,八分甜味中藏着两分微酸,清爽解腻的平衡感让每一口都充满清新。更令人惊艳的是,其柚香浓郁程度远超其他品种,堪称“行走的天然香氛”。

天时地利:玉环为何能种出“中华第一柚”?
玉环素有“中国文旦之乡”的美誉,文旦在此已扎根逾百年。这一品种源自福建漳州,天生具备果肉细嫩、风味醇厚的优势。而玉环作为海岛城市,温和湿润的气候、充足的阳光、均匀的降水,以及低山丘陵区的酸性砂质土,共同为文旦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让果肉的细腻程度更上一层楼。
自然禀赋之外,果农的匠心栽培同样关键。果园通过精选优质文旦花授粉,从源头保障“基因优势”;结果期严格疏果,仅保留三分之一果实,确保每颗文旦都能充分吸收养分、沐浴阳光。这种“精耕细作、严选优培”的理念,让玉环文旦连续八年斩获全国柚类品质鉴评冠军,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从田间到餐桌:文旦如何撑起5亿元产业链?
在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文旦种植基地,果农王礼芳的100亩果园今年预计产量达45万斤,其中早熟品种已通过批发(8-10元/斤)和零售(12元/斤)销售一空;清港镇樟岙村的高卫东则将20亩早熟文旦全部销往上海、杭州等地,供不应求;果农黄岩周的20多亩文旦虽未上市,但已收到大量老客户预订,预计10月23日后采摘。
如今,玉环文旦早已突破“时令水果”的局限,衍生出香氛、啤酒、饮料等27种高附加值产品。从“裂果烂在园里”到全产业链年产值超5亿元,文旦不仅让核心产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品牌破局:从“养在海岛”到“香飘全国”
曾几何时,玉环文旦也面临产量波动大、价格不稳定的困境,裂果和外观不佳的果实常被低价处理。为破解这一难题,玉环于2023年推出“鲜玉奇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鲜”(海鲜与鲜货)、“玉”(地域标识)、“奇缘”(文化交融)为核心,开启品牌化转型。
品牌首战瞄准文旦汁加工:2024年3月,本土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在品牌加持下,文旦汁销量从50万瓶飙升至300万瓶,成功打开上海、重庆等市场。如今,文旦酥、精酿啤酒、香薰、沐浴露等衍生品琳琅满目,甚至文旦造型的文创产品也成为热门伴手礼。“95后”创业者张露曼开发的文旦香薰更获评“浙派好礼”银奖,让玉环的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

抱团发展:“鲜玉奇缘”带动全域农产品升级
“鲜玉奇缘”不仅盘活了文旦产业,更成为玉环农产品的“共同名片”。目前,该品牌已涵盖文旦柚、紫菜、火山茶等14大类特色农海产品,授权35家本地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形成“母子品牌联动”模式。例如,供应高端餐厅的深海带鱼通过“鲜玉奇缘+鸡山岛”组合,品牌价值实现倍增。
数据见证成效:品牌推出不足一年半,授权供应商销售额超2.5亿元;2024年文旦总产量2.67万吨,产值达3.52亿元,鲜果收购价同比上涨1-2元/斤;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带动10余家文创机构入驻,为农民创造租金、薪金、经营收入“三重收益”。

文旅融合:一颗文旦撬动“甜蜜经济”
玉环的探索不止于产业端。当地打造文旦风情带,布局会客厅、文创园、休闲农场等业态,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体验“柚子主题游”。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鲜玉奇缘”迎新市集上,文旦家族产品集体亮相,成为传递玉环特色的“文化使者”。从“靠天吃饭”到“靠链增收”,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玉环文旦的故事印证了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创新延伸产业链、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这颗清甜的文旦,正见证着玉环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自望潮客户端、地道风物馆等
作者:白玥
编辑:常新宇
审校:魏园
责编:宋方灿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