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9月21日电 (林浩) 第22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期间,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作为重要配套活动同步举办,聚焦区域商事法律合作,达成多项创新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海龙,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李庆霜等嘉宾出席并见证合作签约。
商事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试点运行
论坛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启动商事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试点(广西)。该机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在线平台,通过系统对接与数据共享,实现商事纠纷“先行调解、在线确认、司法保障”全流程线上办理。此举旨在提升纠纷解决效率,降低企业维权成本,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南宁代表处揭牌
论坛上,“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南宁代表处正式成立,标志着广西涉外法治建设迈入新阶段。该代表处将统筹律师、仲裁、公证、商事调解等全链条法律服务资源,深化与东盟国家法律服务领域合作,推动区域法治合作体系化发展。
知识产权数智化协同保护机制全国首创
广西知识产权数智化协同保护机制同步启动,首创“侵权风险测评+纠纷多元化解+质量技术赋能”服务体系。该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型,实现纠纷化解“一站对接”、风险防控“全程覆盖”,降低企业创新与跨境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本地化云平台助力商事纠纷多元化解
“和为桂”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云平台在论坛上正式上线。作为广西首个本地化商事纠纷化解平台,其由广西贸促会指导、广西商事调解协会运营,以“互联网+调解”为核心,融合信息技术与多元业务,实现纠纷化解“上云端”。
区域仲裁协作机制深化
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与东盟法律协会、南宁仲裁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区域仲裁规则衔接与资源协同,提升跨境商事争议解决效能。
实务指南与科技产品赋能法律服务
论坛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领域纠纷化解实务指南》,创新融入双语调解、跨境协作等东盟元素,为金融机构提供实用纠纷解决路径。同时,多家法律科技企业展示智能合同审查、跨境合规管理等创新产品,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服务的赋能作用。
据悉,近年来广西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构建广西涉外民商事纠纷联动解决机制的意见》,完善诉仲调联动网络。2025年1月至8月,广西贸促系统诉仲调联动中心受理案件超4万件,标的额达32亿元,区域法治合作成效显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