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西藏娘蒲乡:梅花鹿养殖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5-11-06 20:16:12 来源:中国西藏网 作者:胡寒笑

中国西藏网讯 经过数小时的颠簸,车辆沿着土石山路穿越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我们终于抵达西藏首个规模化高原生态养鹿基地——工布江达县娘蒲乡梅花鹿养殖基地。皑皑白雪映衬下,一群毛色鲜亮、体态优雅的梅花鹿正在牧舍旁悠闲踱步,与远处的雪山、近处的草甸构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这片曾因高寒缺氧、交通闭塞而被视为发展“禁区”的土地,如今正通过梅花鹿、马鹿特色养殖产业,将生态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探索出一条集繁育、加工、文旅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高原“引鹿”:生态劣势变产业优势

娘蒲乡位于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东北部,全乡面积1200平方公里,草场占比达65%。境内河流密布、植被丰茂,天然草场中生长着黄芪、红景天、虫草等珍稀中草药,为耐寒的梅花鹿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和优质食源。

自2023年引入梅花鹿、马鹿养殖产业以来,娘蒲乡紧扣市场需求,依托高原纯净生态标签,打造差异化产品。通过仿野生养殖模式,确保鹿群品质,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养殖基地技术员刘延宇介绍:“鹿产品在内地市场认知度高,我们依托高原生态优势,产品不仅畅销西藏本地,还逐步打开全国市场。”

科学规划带来丰硕成果。截至2025年,全乡梅花鹿存栏量已达380余只,占西藏梅花鹿、马鹿养殖总量的60%以上,年产鹿茸及茸血(酒)等系列产品2000斤以上,产值突破1000万元。

人才扎根: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

2003年出生的格桑卓姆是娘蒲乡加兴村人,今年7月刚从西藏农牧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如今在养殖基地负责鹿的日常管理。“能在家门口就业,特别感谢党和政府提供的机会。”她笑着说。像格桑卓姆这样的本地人才,正是娘蒲乡“产业留人、人才兴产”良性循环的缩影。

通过“入股分红+技能培训+就业带动”模式,养殖基地已培养本地大学生技术骨干2名、农牧民饲养员3名,实现稳定就业。刘延宇补充道:“我们的饲养员全是当地群众,还有大学生和实习生,实习期满可直接留用。”

创新机制:群众变身产业“主人翁”

娘蒲乡创新推行“企业+基地+农牧民”运行模式,建立“土地租金+劳务用工+产业分红”三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养殖基地的饲养员全是本地群众,忙时还会临时招募协助。”刘延宇介绍。2023年以来,基地累计兑现工资16万余元,采购本地饲料20余吨,引导群众采集林间落叶1.2万余斤,带动增收10余万元。2024年首年即实现产业分红12万元,让农牧民切实尝到甜头。

产品赋能:打造“藏地天鹿”品牌

站在产业链后端,娘蒲乡注重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养殖基地与辽宁神鹿集团、西藏天边牧场等企业合作,研发推出冻干鹿心粉、鹿茸血片、蜂蜜鹿油等9个系列12种产品,打造“藏地天鹿”品牌。这些产品充分利用高原纯净生态和中草药食源优势,避免初级产品低价竞争,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大雪初霁,娘蒲乡梅花鹿养殖基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片曾经沉寂的雪域高原,正因灵动的梅花鹿和勤劳的人们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鹿”。娘蒲乡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路径、创新机制,“土特产”文章同样可以做得精彩,雪域高原的乡村振兴前景可期。(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眉笑 周晴晴 姚浩然 实习记者/张艺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