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跨越65载的温情:93岁草原医生与“国家的孩子”的深情羁绊

时间:2025-11-07 03:35: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锡林郭勒10月30日电 题:跨越65载的温情:93岁草原医生与“国家的孩子”的深情羁绊

作者 奥蓝 宝勒尔

在锡林郭勒草原上,93岁的姜永禄老人用65年时光书写了一段跨越血缘的亲情传奇。1960年,作为锡林郭勒盟接运组领队,他带领团队从上海接回300多名孤儿,从此与这些“国家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如今,当年襁褓中的婴儿已年过花甲,而这位鲐背之年的医生仍被孩子们视为最亲的“阿爸”。

姜永禄老人

六天六夜守护:用医者仁心托起生命希望

1960年9月,时任阿巴嘎旗医院院长的姜永禄临危受命,带领16人接运小组奔赴上海。这支队伍中既有医生护士,也有保育员和物资管理员,他们肩负着接回300多名孤儿的重任。当看到孩子们平均体重不足8公斤,7岁孩童不及5岁正常儿童身高时,姜永禄的心被深深刺痛。

1800公里的归途异常艰辛。列车行驶6天6夜,姜永禄和同事们挤在冰冷地板上,轮流照顾哭闹不止的孩子们。他们跟着上海保育员现学育儿技巧:调整喂奶姿势、一勺勺喂饭防呛咳、轻柔换尿布不惊醒熟睡婴儿。当列车抵达草原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已疲惫不堪,但看到孩子们被妥善安置到新建的5处保育院,他们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草原上的国家孩子

草原上的新家:全盟动员筑起温暖屏障

在接运小组奔赴上海的同时,锡林郭勒盟启动了史上最温暖的“安居工程”。5处保育院迅速建成,工作人员四处招募培训保育员,牧民们连夜赶制儿童衣物。当孩子们抵达时,晒过太阳的柔软被褥散发着青草香,食堂里飘着易消化粥饭的香气。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所有“好吃好喝”都优先供应孩子。供销社仅有的两箱苹果全留给孩子,奶粉断货时牧民们主动送来冻奶坨。当工作人员要付钱时,牧民们摆手拒绝:“这是国家的孩子,奶子免费喝!”严格的领养制度实施后,孩子们被草原父母小心翼翼接回蒙古包,再次拥有完整的家。

姜永禄始终牵挂着这些孩子。下乡工作时,他总会绕路探访收养家庭,用相机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这些泛黄的老照片,成为连接跨越时空的亲情纽带。

国家孩子探望姜永禄

爱出者爱返:六十五载亲情轮回

时光荏苒,当年28岁的青年已成鲐背老人,火车上哭闹的孩童也步入花甲之年。66岁的王永生至今保存着姜永禄接他回草原时的照片,如今他像照顾父亲般侍奉老人日常起居。“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该我守护他了。”王永生的话道出了所有“国家孩子”的心声。

居住在锡林浩特的几位“孩子”经常组团探望姜永禄。他们帮老人打扫屋子,陪他在院子里晒太阳,回忆保育院里的趣事。尽管老人听力衰退,但总静静坐着享受这温馨时刻。姜永禄常说:“当年我发誓要带他们平安回家,现在看到他们成家立业,有的还找到了南方亲人,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情缘,见证了草原人民的博大胸怀,更诠释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美德。在锡林郭勒草原上,这份特殊亲情仍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