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勒泰的广袤大地上,一条蜿蜒的河流静静流淌——乌伦古河。它发源于青河县境内,自东向西穿越富蕴县,最终汇入福海县的乌伦古湖,被誉为阿勒泰的母亲河。作为土生土长的福海县人,我的生活始终与这条河流紧密相连。从福海到富蕴县工作后,我依然居住在乌伦古河畔,甚至曾在距离河岸不到两公里的杜热镇派出所任职,见证着这条河流的变迁。
乌伦古河流域最独特的生态符号,莫过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蒙新河狸。这种圆滚滚的小生灵长着两颗标志性的大板牙,身体圆润如球,尾巴扁平如桨,模样憨态可掬。但它们的本领远不止于可爱:河狸通过筑坝蓄水的习性,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们在水中构筑的堤坝不仅维持了栖息地水位稳定,更显著改善了水质,为鱼类、鸟类等生物创造了适宜的湿地环境。
作为我国蒙新河狸的唯一栖息地,乌伦古河流域曾是这些小精灵的乐园。然而,受气候变化、过度开发等因素影响,河流一度断流,河岸植被退化,河狸的生存空间急剧压缩,种群数量濒临崩溃边缘。
2022年,阿勒泰地区启动了“母亲河复苏行动”,通过跨流域补水、推广节水农业、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等综合措施,让断流的乌伦古河重获生机。与此同时,公安、林业部门与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等机构携手,开展了系统性生态保护工作:在流域内种植超过100万棵灌木柳,为河狸提供食物来源;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网络,对受伤个体实施及时救治。
作为基层民警,我亲身参与了多项保护行动。记得一个寒冬深夜,一名牧民发现一只河狸被冻在灌溉渠的冰面上。我和同事们用工具凿开冰层,将虚弱的河狸带回派出所,用柳条喂食并联系专业机构救治。当看到它重返自然、欢快游向芦苇荡时,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
保护行动的成效显著:乌伦古河两岸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河狸种群数量近五年增长50%,甚至出现了多年未见的野生大天鹅群。去年开春,我们在河畔观测到二三十只大天鹅栖息,这一场景让老牧民们感慨万千。
这些变化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与付出。我们曾连续蹲守三个夜晚,成功破获一起非法捕猎案,解救了数只受伤的鹅喉羚;也曾在巡逻途中救助过长耳鸮、红隼等珍稀鸟类。每一次行动,都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
跟随民警张胜杰的脚步,我在阿勒泰的山水间见证了一场守护生命与自然的“同心接力”。从民警车灯划破夜色的坚守,到牧民发现受伤动物时的及时报警;从志愿者种植柳树的汗水,到专业机构救治动物的细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自然的敬畏。
蒙新河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案,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而在每个人日常的选择中。当红隼翱翔天际、兔狲奔跃山林、河狸嬉戏水中,这片土地的生机,正是对所有守护者最温暖的回应。
(本报记者 李亚楠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