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铜陵11月6日电 (刘鸿鹤 邢影 赵懿)11月6日,中国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铜陵长江三桥正式通车,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技术再攀新高峰。
11月6日,铜陵长江三桥正式通车。图为汽车从大桥上行驶。完颜亮 摄
据介绍,铜陵长江三桥位于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上游720米处,线路全长11.9公里,北起陈瑶湖镇,跨越长江后经羊山矶,南止于大通镇。大桥公铁合建段长2.7公里,南北顺接既有G3京台高速公路,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于一体,并兼顾铁水联运功能,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世界桥梁建造史上,大跨度跨江跨海大桥多采用斜拉桥或悬索桥,两者各有优劣:斜拉桥刚度强、承载重,但跨越能力有限;悬索桥跨越能力强,但刚度较弱。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刚柔并济”?铜陵长江三桥给出了创新答案。
11月6日,铜陵长江三桥通车,工作人员为过往车辆发放通行卡。刘鸿鹤 摄
中铁大桥局G3铜陵桥项目部副总工程师赵成贵解释说,铜陵长江三桥创新性地采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通过“一跨过江”的悬索桥设计,将对通航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利用斜拉桥承重强的优势,将主塔建在岸边,避开防洪堤坝,实现了结构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11月6日,铜陵长江三桥正式通车。图为社会车辆排队过江。高鑫 摄
“以前每天通勤要绕行老桥,高峰期经常堵车。现在新桥通了,不仅能节省半小时车程,还能在桥上欣赏江景,这对我们经常过江的人来说真是个大好消息。”当地市民李贵东兴奋地说。家住桥南的李女士也表示:“特别期待这座桥给我们城市带来的变化。”
作为《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规划的过江通道之一,铜陵长江三桥的建成通车,对完善区域“三横三纵”运输通道体系,构建贯通南北、联动东西的战略交通枢纽具有重要意义,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