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11月2日电(记者 蔡敏婕)"这类产品让我眼前一亮!"来自约旦的采购商马哈茂德·穆赫塔塞布(Mahmoud Muhtaseb)驻足于具身辅助移动机器人展台前,手指轻触设备屏幕感叹道,"它对残障人士的辅助功能非常实用,这种创新技术值得推广。"
10月31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次设立的"智慧医疗专区"正式开放。来自全球的采购商在腔镜手术机器人操作台前排队体验,中医"舌诊"智能诊疗设备前排起长队,脑机接口与外骨骼结合技术的演示区更是围满专业观众。本届专区汇聚47家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集中展示医疗机器人、智能诊断设备、三维数字人解剖系统等20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部分设备已通过泰国、印度等国医疗认证。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医药进出口展现出强劲韧性。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医药保健品出口额达825.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对欧盟、东盟等主要市场出口保持增长态势。这种结构性增长背后,是医疗科技企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
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医学影像通用大模型演示区挤满国际采购商。"传统胎儿早产AI预测模型开发需投入1亿元、收集数十万例病例数据,而我们的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仅需数百例样本和几十万元成本即可实现精准预测。"公司董事长宋宁现场演示时介绍,该模型在癌症筛查、早产预测及肿瘤良恶性鉴别领域准确率超过92%。
老龄化社会催生的康复需求与手术精准化趋势,推动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进入爆发期。深圳市德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AI理疗机器人引发海外客商高度关注,其机械臂可精准定位人体362个穴位,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传统按摩师难以实现24小时标准化服务,而我们的机器人通过压力传感和温度控制系统,能完美复现中医推拿手法。"展位负责人郑红霞透露,该产品已出口至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累计装机量近千台。
在北京库尔科技有限公司展区,日产能超300万套的体外诊断试剂盒整齐陈列。这些产品通过CE、FDA等国际认证,服务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亿人次。"现在客户更看重技术创新和服务响应速度。"公司国际业务总监王磊表示,企业正在开发基于AI的即时检测系统,可将传染病诊断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
宋宁认为,中国医疗科技的领先优势源于三方面:14亿人口产生的海量临床数据、三甲医院积累的高质量病例库,以及"90后"科研团队带来的创新活力。"我们正在开发的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已能通过分析CT影像和电子病历,自动生成个性化治疗方案。"他透露,该技术计划明年登陆欧洲市场。
据组委会统计,智慧医疗专区首日接待专业观众超5000人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1.2亿美元。从辅助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到可吞咽的内窥镜胶囊,从云端诊断平台到5G远程手术系统,中国医疗科技正以"智能+精准"的双重优势,重塑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