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宁夏贺兰:一口老井见证七十年民族团结传奇

时间:2025-11-07 18:37: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于晓艳

中新网银川11月6日电 (记者 李佩珊)“一口老井,养活了回、汉、满、傣等多族乡亲,这就是我对民族团结最深刻的理解。”11月6日,站在村部展厅里凝视着老物件,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京星农牧场京宁村党支部书记冯建忠感慨万千。这口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水井,正诉说着黄河滩涂上跨越六十余载的团结传奇。

京宁村全景图

京宁村一景。 冯建忠 摄

从荒滩到家园的蜕变历程中,冯建忠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的祖辈作为1955年北京知青移民队伍的一员,历经三天三夜抵达这片黄河滩涂时,迎接他们的是回族村民递来的农耕工具与生存智慧。“当时连耕地都不会,是乡亲们手把手教我们播种、饲养。”冯建忠父母保存的旧照片里,仍能看见知青与村民并肩劳作的场景。

京星农牧场建设初期场景

京星农牧场建设初期场景。(资料图)京宁村供图

在冯建忠的童年记忆里,那口位于村中心的老井是生命之源。每日清晨,回汉村民排着长队取水,孩童们牵着牛羊等候,铁桶碰撞声与欢笑声交织成独特的晨曲。“夏天打水时,张婶会帮我提桶,李叔会帮我牵羊,从来不分你我。”这口滋养了四代人的老井,如今虽已被自来水系统取代,却永远镌刻在村民心中。

物质匮乏年代的合作精神催生了发展奇迹。知青们带来的科学种植技术,与回族村民的传统农耕经验深度融合,创造出“玉米套种小麦”等创新模式。到上世纪90年代,京星农牧场已成为贺兰县首个实现机械化耕作的示范区,粮棉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县前列。

担任村支书20余年的冯建忠,亲眼见证了村庄的美丽蝶变:泥泞土路变身12公里柏油路,土坯房升级为抗震砖瓦房,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更令他欣慰的是,民族团结的传统始终未变——回族村民马占山连续15年为汉族孤寡老人送餐,汉族村民王建国主动承担傣族邻居孩子的学费,各族婚丧嫁娶必见邻里互助的身影。

“现在过古尔邦节,汉族邻居会送来手抓羊肉;春节时,回族乡亲也会帮忙贴春联。”冯建忠介绍,村里每月举办的“民族团结茶话会”上,各族村民共同学习政策、分享文化,已形成“节日共庆、困难共帮、文化共融”的新传统。数据显示,京宁村连续15年保持“零上访”“零犯罪”记录,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20余项荣誉。

为传承这份珍贵记忆,京宁村正在筹建岁月陈列中心,计划展出300余件老物件。同时推出的“银龄关爱计划”包含老年食堂、健康档案等服务,“雏鹰助学工程”则设立专项奖学金支持各族学子。冯建忠说:“我们要让民族团结的基因永远传承下去,让黄河滩上的团结之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