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青稞飘香话丰收:西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成效显著

时间:2025-11-07 18:45:5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李岩

青稞飘香话丰收:西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成效显著

——解码高原粮食安全的实践路径

金秋十月,雅鲁藏布江两岸的青稞田泛起金色波浪,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与农牧民的欢笑声交织成丰收的交响曲。据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最新数据,2025年全区粮食生产关键指标再创新高,预计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核心参数均超2024年水平,实现连续丰收。这片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正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践,书写着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

政策红利赋能:高标准农田筑牢生产根基

“政府每亩补贴60元,种子还有专项补助,我家50亩青稞的年收入从7万元涨到12万元!”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农户边巴算起增收账时,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2025年,全区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资金超6亿元,通过“一卡通”系统直达农户账户。在政策激励下,粮食播种面积达300.75万亩,其中青稞种植面积235.63万亩,较去年分别增加1.65万亩和5.53万亩。

农田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更为粮食生产注入底气。截至10月底,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451.51万亩,改造提升69.65万亩,同步推进46个灌区节水改造和水库引调水工程。林周县曲果镇朱加村村民扎西平措轻触地头灌溉渠阀门,清澈的渠水瞬间涌入田垄:“以前轮流浇水要等三天,现在随时都能灌溉。”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巴桑次旦透露,近三年高原良田亩均增产超5%,耕地质量等级显著提升。

科技驱动变革:良种良法释放增产潜能

在昌都市八宿县白玛镇旺比村,物联网植物工厂里的圣女果红得透亮。“这片曾因盐碱化撂荒的土地,如今通过智能温控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每亩产值超万元的突破。”村委会主任尼玛泽仁的感慨,折射出西藏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2025年,全区启动33项农业科研攻关项目,投入1.77亿元建设14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构建起覆盖育种、扩繁、推广的全链条良种体系。目前,“藏青2000”“喜马拉22号”等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科技对农牧业贡献率突破50%。

数字化服务网络让科技精准触达田间地头。全区组建的7个地市技术包保工作组,依托“西藏农牧”APP实现“需求对接-任务派发-过程留痕”闭环管理。5320名科技人员在线响应,累计处理基层技术需求2363项,将最新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案第一时间送达农牧民手中。

产业融合升级:“四良”体系激活增值动能

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推动西藏粮食生产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提升”。青稞作为主导作物,在增产同时更实现全产业链价值跃升。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全区已培育藏青、喜马拉两大系列78个优质品种,开发出糌粑、青稞啤酒、脆片、功能性食品等4大类80余种产品,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余家。日喀则市江孜县牵头组建的青稞产业联盟,近三年投入研发资金2000余万元,取得18项专利技术,推动青稞年加工产值突破12亿元。

“从‘温饱粮’到‘致富粮’的转变,关键在于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通过突破加工技术瓶颈、打通市场流通渠道,西藏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青稞深加工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向国际,成为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亮丽名片。

青稞连年丰收的背后,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雪域高原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起点,西藏将持续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基础设施为支撑、产业体系为纽带,奋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原屏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