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央广网新疆频道联合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启动“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新疆篇网络主题活动。记者深入天山南北14个地州,以脚步丈量城市温度,用镜头记录民生变迁,展现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发展图景。
从戈壁荒滩到滨水绿廊,阿克苏市用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诠释了边疆城市更新的独特路径。这里没有大拆大建的粗放模式,而是以“针脚式”精细改造,让环境焕新、人心凝聚,共同绘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晨光中,蜿蜒的木栈道旁,白鹭掠过湖面,孩童在观鸟亭中轻声数鸟。这一幕,发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克苏市。曾几何时,这里黄沙漫天、水源匮乏,如今却碧波荡漾、绿意盎然,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典范。
“以前风沙大,空气质量差,现在湿地公园成了‘城市绿肺’。”市民王琪感慨道,“家门口就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能看到天鹅、苍鹭,幸福感满满。”据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人员肖青青介绍,公园由废弃垃圾场、鱼塘和水稻田改造而成,1200亩绿化面积中,工作人员每日修剪树木、补植花卉,吸引白鹭、红腿娘子等野生鸟类栖息,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的“硬骨头”。阿克苏市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理念,从墙面翻新、管网升级到规划停车位、增绿添景,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城市治理的温度。
英巴扎社区的阳光里小区,曾是15个分散的老旧院落,墙体斑驳、设施陈旧。2021年起,社区通过27场居民议事会收集300余条建议,最终以“拆墙并院”模式整合空间,将废弃厂房改造为“石榴籽家园”。“现在小区绿树成荫,停车规范,各族居民在‘家园’里读书、议事、跳舞,邻里关系更紧密了。”居民刘兴德说。
据阿克苏市住建局代建中心干部张超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4.6亿元改造257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7.5万人。2025年计划再改造142个小区,解决暖气管网老化、排水不畅等问题,新增停车位713个,持续优化居住环境。

为推进文化润疆工作,阿克苏市于2023年建成国学书院,以“展、诵、讲、践”国学为核心,通过讲座、诗词朗诵、传统技艺工作坊等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书院内,古籍善本、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累计开展活动150余场,接待参观者超20万人次。
依干其镇中心小学学生艾丽菲热·艾合买提在书法工作坊中临摹字帖后说:“以前觉得书法很难,现在发现只要用心就能写出漂亮的字,我要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阿克苏市文联干部阿丽米热·阿力木表示,书院已成为南疆文化传承的示范基地,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用热爱义务讲解,让文化润心无声。
旧城改造如绣花,一砖一瓦织民生;湿地修复似织锦,一草一木展绿意;文化润心如春雨,一字一句养魂脉。如今的阿克苏,湿地公园内白鹭翩跹,老旧小区里笑语欢声,国学书院中书声琅琅,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交融共生,既留住乡愁记忆,又注入现代活力,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范本。
策划:胡苗苗 岳子荷
文字:丁安 郭璁悦
视频:郭璁悦
鸣谢:阿克苏市委网信办 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