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跨越山海:天津职教方案在中亚绽放技术新芽

时间:2025-11-12 04:4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天津10月31日电 题:跨越山海的“技术驿站” 天津职教方案在中亚绽放新芽

作者 薛淳月 江莹

中国天津与哈萨克斯坦厄斯克门相隔数千公里,却因职业教育的纽带而同频共振。10月30日,天津职业大学校园内技能大赛激战正酣;而一个月前,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的学生已在中亚赛区崭露头角,备战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两幅跨越时空的画面,无声诉说着中国职业教育从“根植本土”到“扬帆出海”的融合之路。

从“授鱼”到“授渔”:鲁班工坊的海外蜕变

从设备输出到标准引领,再到工坊“本土化”运营,鲁班工坊的海外实践正完成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跨越。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传授上,更在于教学理念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工地到课堂:创新教学模式落地中亚

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前夕,由天津职业大学承建的第二所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在古米廖夫欧亚国立大学揭牌,成为当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新“摇篮”。此前一年,首所鲁班工坊已在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落地。

这一进程始于2023年5月中哈签署的合作协议。仅7个月后,首所工坊便在当年12月投入试运行,彰显“中国速度”。合作源于市场需求——中国汽车品牌在哈萨克斯坦的普及,促使双方将“运输设备及技术”定为工坊核心专业。

工坊内配备的32种、49台(套)中国先进教学设备,以及“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引入,为哈萨克斯坦职业教育带来革新。该模式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动中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升级。

动态课程与66.6%的革新:课程体系深度融合

鲁班工坊为哈萨克斯坦高校带来的变革,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开发了7门课程标准、6门活页式教材,涵盖135个课程模块。”天津职业大学鲁班工坊项目负责人介绍。这套以“需求对接产业、标准引领开发、动态持续迭代”为原则的课程体系,已深度融入哈方院校教学。

数据显示,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运输设备及技术专业本科阶段基础课与专业课更新率分别达12.5%和36.4%,博士专业课体系替换率更高达66.6%,为专业建设注入新动能。

产教融合:打造中亚“技术驿站”

鲁班工坊的生命力源于与产业的紧密结合。针对哈萨克斯坦汽车制造、维修领域的技术人才需求,工坊不仅引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还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及中资企业共建智能网联技术应用中心,面向中亚开展技术培训。

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为学生铺就了职业道路。多家哈萨克斯坦企业为工坊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工坊已累计接收400名本科生参与学历教育,开展职业培训349人次,并吸引尼日利亚、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学生留学,逐渐成为中亚技术交流的“枢纽站”。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去年视察该校鲁班工坊时,对其给予高度评价。从运输设备技术到人工智能建设,鲁班工坊在哈萨克斯坦实现了从传统优势到前沿科技的跨越。它不仅是技能传授者,更为国际职业教育贡献了“中国方案”,推动中国职教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