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这座曾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安西都护府驻地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通过老城区有机更新焕发新生。库车老城区保存着多个历史时期的街巷格局,其中萨克萨克街道的龟兹小巷,以一场持续两年的改造行动,书写了从'泥巴巷'到网红打卡地的蜕变传奇。
这条长1.2公里的小巷居住着400余名居民,曾因'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环境问题被戏称为'泥巴巷'。在街道干部与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龟兹小巷已实现全方位升级:老旧房屋外立面焕然一新,地面铺装整洁美观,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每户居民自主设计的彩色大门。
总台记者 信任:'改造过程中,每户居民可领取3种颜料自由装饰大门,现在每扇门都承载着主人的创意与故事。'
新疆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书记 吴海斌:'我们不仅改造了基础设施,更注重保留文化记忆。'据介绍,小巷改造中收集的1000余件老物件均来自居民捐赠,这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物件被巧妙布置在文化墙上,成为独特的景观。
原宣传委员沈小功指着如今游人如织的打卡点感慨:'这里曾是堆满垃圾的卫生死角,我们清理了三天,运走四车垃圾才恢复整洁。'改造过程中,居民们主动拿出家中的旧陶罐、老木犁等物件参与装饰,让每面墙都成为讲述小巷故事的画布。
这场改造不仅改变了环境,更重塑了居民的生活态度。如今漫步小巷,常能遇到热情的居民邀请参观改造后的庭院。在政府与援疆资金的支持下,龟兹小巷已升级为2.0版本特色街区,引入手工艺品店、特色餐饮等业态,累计解决就业300余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小巷深处的一面'共建者墙'上,密密麻麻签满了参与改造的居民姓名。这面墙与随处可见的拍照打卡点、创意装饰共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的创新实践。
如今的龟兹小巷,已成为库车市'文化+旅游+社区'融合发展的典范,其改造经验正为更多老城更新提供可复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