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中国多方协同推进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 强化医学人文关怀实践

时间:2025-11-18 00:39: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胡寒笑

中新网南宁11月2日电(张广权 肖景凤 张述绍)11月1日,以“提升医学人文关怀我们在行动暨第五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等8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单位承办,旨在通过多方协同探索医患关系新模式,推动医学人文关怀的深度落地。

第五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图为开幕式现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供图

全国500余名代表共议医患关系新路径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医学人文领域专家、一线医务人员、患者代表及医学生等500余人参与。与会者围绕“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议题,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案例,深入探讨提升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系统性方案。广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川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医患关系的和谐构建是一项需要医疗界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此次研讨会将通过汇聚全国智慧,推广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的特色经验,为新时代医患关系注入新动能。

院士观点:医患命运共同体是健康中国的基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现代医疗模式下,医生与患者已从传统服务关系转变为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决策的命运共同体。他强调,这一转变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需求,更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通过强化医学人文关怀,能够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增强医患信任,最终推动医疗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十大核心路径与“10个首次”亮点发布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在会上总结了本次活动的创新成果,提出“10个首次”亮点,并发布10大核心推进路径,涵盖顶层设计优化、支撑体系强化、实践模式推广等关键领域。他表示,医学人文关怀的落地需要制度保障、技术支撑与文化引领的三维协同,此次研讨会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多维度研讨:人工智能与医患互动成焦点
在院士专题报告环节,多名院士围绕医学人文关爱、人工智能对医疗体系的影响、大模型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等前沿话题展开分享。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高桌对话环节则聚焦实践路径,深入讨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医学人文关怀、医疗伦理在技术革新中的坚守等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技术进步需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医疗服务的温度与效率双提升。

表彰优秀成果:173篇学术论文与820篇叙事故事获评
大会设立颁奖环节,对全国提交的173篇学术论文、121个优秀案例及820篇叙事故事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一等奖80件、二等奖160件、三等奖265件,并表彰了10名先进个人、23家优秀组织单位及4家特别贡献单位。获奖作品涵盖医务工作者、患者群体、高校师生及媒体工作者等多元视角,全面展现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实践成果与社会价值。

六大分论坛深化探索:医学生、患者与案例交流并行
会议为期3天,除主论坛外,还设置医学生论坛、优秀案例交流论坛、患者论坛等6个分论坛。与会者通过案例分享、圆桌讨论等形式,围绕医学人文关怀的多维度实践展开深入交流。活动不仅为医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也为患者发声创造了机会,进一步推动了医患双方的理解与互信。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在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强化医学人文关怀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随着多方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医学人文关怀有望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为健康中国建设与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