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埃视频博主探访洪泽湖古堰景区,通过镜头向全网分享这座“水上长城”的千年底蕴与鲜活魅力。
“太神奇了!这座古堰比好多欧洲城堡都‘年长’!”在最新发布的跨国文化探访视频中,来自埃及的视频博主艾哈迈德与本土博主李晓薇手持拍摄设备,站在洪泽湖古堰的砖石步道上发出惊叹。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这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水上长城”正通过跨国博主的镜头,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治水智慧与生态哲学。
古今水利智慧在此交融,暗藏千年防洪密码
探访过程中,博主团队发现古堰工程中处处体现着先人的科学思维。明清时期修建的“五坝”系统采用分级泄洪设计,当洪水超过警戒水位时,水流会通过预设的坝体缺口有序分流,这种“聪明泄洪”的机制令博主们连连称赞。而距离古堰数公里外的三河闸,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超大型水闸,至今仍承担着苏北地区数百万人的防洪安全重任。艾哈迈德在视频中感慨:“从古代砖石结构到现代混凝土建筑,中国治水技术实现了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创新。”
生态画卷徐徐展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行走在古堰步道上,澄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空气中弥漫着芦苇的清香。李晓薇现场演示了用古法制作的芦苇工艺品,而艾哈迈德则尝试用当地渔民传授的方法垂钓,竟意外收获一条鲜活的银鱼。“这些鱼虾都是湖水自然孕育的,完全不需要人工喂养。”渔民的介绍让博主们对生态保护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夕阳西下时,两位博主坐在湖边长椅上分享当日感受:“触摸古堰的每一块砖石,都能感受到历史在指尖流动;而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湿地,正是中国‘天人合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跨国博主联合倡议:这里值得列入人生必访清单
视频结尾,两位博主面向镜头发出邀请:“无论是想感受千年水利智慧,还是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答案,洪泽湖古堰都会给你超乎想象的惊喜。”据景区数据显示,自跨国博主探访视频发布后,景区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关注量增长了300%,不少外国网友留言表示“已加入2025年中国旅行计划”。这座承载着中华治水文明的“水上长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