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烟台漆艺手艺人创新传承:古老技艺变身现代潮品

时间:2025-11-18 04:17: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周驰

中新网烟台10月30日电 题:烟台漆艺手艺人创新传承:古老技艺变身现代潮品

作者 杨馥宁 王娇妮

秋意渐浓时,用色彩斑斓的漆器装点家居,或以精致漆艺发饰点缀穿搭,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新潮流。在山东烟台所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间漆器工坊内,手艺人王亚琴正用巧思让千年漆艺焕发新生——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让漆器从博物馆走向日常生活,成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潮流单品。

王亚琴在为漆器抛光

耗时数月:一件漆艺发簪的诞生

“取檀木为胎,先打磨肌理至光滑,再层层髹涂底漆;漆未干时,借黏性嵌入螺钿,随后叠刷数十层漆将其覆盖;待漆干透后,用砂纸反复打磨,让螺钿花纹逐渐显现……”王亚琴手持正在抛光的发簪介绍道。这类发簪从选材到成品需经历十多道核心工序,仅上漆环节就需反复髹涂30至40遍,耗时数月方能完成。

作为漆艺世家传承人,王亚琴从事创作二十余年。她突破传统漆器“重器轻用”的局限,在保留大漆防水、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的基础上,将器型缩小为发簪、手镯等日常饰品,让古老技艺真正“活”在当下。“漆器不应只存在于博物馆的展柜里,它完全可以成为年轻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王亚琴创新设计的漆艺产品

手工温度:对抗机器冲击的坚守

“制作漆器最关键的是‘懂漆’。”王亚琴强调,大漆对温湿度极为敏感——湿度过高易起皱,湿度过低则干裂,每个环节都需匠人凭经验把控。面对机器批量生产的冲击,她坚持手工制作:“手作漆器有温度,每一道纹路、每一层漆膜都承载着匠人的心意,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

这种坚持正获得市场回应。随着国风潮流兴起,王亚琴设计的漆艺产品受到年轻群体追捧。目前,她已推出发簪、手镯、茶具、文房四宝等30余种品类,其中漆艺发簪因与新中式服装搭配效果出众,成为爆款单品。“很多客人反馈,用我们的饰品搭配汉服或旗袍,既典雅又个性,完全契合当下审美。”

体验传承:让非遗“活”在年轻人手中

为拉近漆艺与公众的距离,王亚琴在工坊开设了漆扇制作等体验项目。游客可亲手在扇面上绘制图案,再通过髹涂、打磨等工序完成一件专属漆艺品。“当年轻人拿起画笔、触摸漆层时,他们不仅是在创作一件作品,更是在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王亚琴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漆艺文化突破年龄圈层,吸引更多“Z世代”关注。

“只要人们愿意用、喜欢用,非遗就不会消失。”王亚琴表示,漆器的未来不在于被“供”在展柜里,而在于持续创造与时代共鸣的美学价值。如今,她的工坊已成为烟台非遗传承的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感受千年漆艺的永恒魅力。(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