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电加热衣成冬季御寒新宠 专家揭秘安全使用指南

时间:2025-11-18 08:04:3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李岩

随着冬季气温持续走低,一款兼具科技感与实用性的御寒神器——电加热衣正悄然走红市场。这款通过电力驱动发热的保暖装备,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消费者选购时又该注意哪些安全细节?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

市场现状:价格跨度大 功能差异明显

记者在电商平台以“电加热衣”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产品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需搭配充电宝使用,另一类内置电池。款式上既有适合外穿的马甲、夹克,也有贴身保暖内衣。以某品牌加热马甲为例,其产品页面显示具备20个发热区域,支持40℃-70℃四档温控,甚至标注可水洗功能。

技术揭秘:发热材料决定性能差异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热毯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唐勇介绍,电加热衣的核心在于内置发热片。目前主流材料包括碳基膜(含碳纤维膜、石墨烯膜)、金属膜及金属发热丝三大类。其中碳基膜加热速度快,金属类发热稳定但抗弯折性差,频繁揉搓可能导致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兴产品,电加热衣此前缺乏专项国家标准。商家多参照2008年实施的GB4706.8-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柔性加热器具标准。不过新国标GB4706.8-2024已将电加热衣单独列章,明确温度上限等要求,该标准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

质量调查:部分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镇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的对比试验揭示了市场乱象。试验人员选购了4款碳纤维发热马甲(价格100-300元不等),发现:

  • 2款产品仅提供纺织物检测报告,缺乏电器类安全认证
  • 某宣称“3秒速热至65℃”的产品,实测15分钟后最高温度仅41.3℃
  • 低价产品内部线路布设混乱,存在连接松动风险

根据现行国标要求,柔性发热器具应避免内部布线交叉,否则易引发局部过热。试验中2款百元级产品均不符合该要求。

安全指南:四招规避使用风险

1. 选购认准双重认证
唐勇副秘书长提醒,消费者应查看产品是否执行最新国标,搭配的充电宝需有CCC认证。建议优先选择明确标注“可水洗”“抗弯折”等特性的产品。

2. 使用环境严格把控
避免在潮湿环境(如雨雪天气)穿着,进入高温场所(如桑拿房)前需关闭电源。实验显示,潮湿条件下线路故障风险提升3倍。

3. 清洗保养遵循说明
不同产品清洗方式差异较大:

  • 可机洗产品需用轻柔模式,水温≤30℃
  • 必须使用中性洗涤剂
  • 严禁烘干或熨烫,建议自然晾干

4. 日常使用注意防护
避免重物压迫或尖锐物品刮擦,切勿私自改装电路。实验表明,折叠存储可能导致发热膜断裂,引发短路风险。

专家建议:建立产品追溯体系

唐勇副秘书长呼吁,行业应加快建立电加热衣质量追溯系统,在产品标注发热材料类型、安全使用年限等关键信息。消费者若发现产品存在异常发热、线路裸露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售后。

随着技术迭代和标准完善,电加热衣正从“网红单品”向“安全必备”转型。掌握正确的选购使用方法,才能让这份温暖既贴心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