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贾丰丰
暮色未至,秦岭深处的灯光已次第点亮。陕西省宁陕县新场镇同心村文化广场上,随着音乐响起,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盛宴正式拉开帷幕。
舞台上,农民歌手石金玲以一曲《风吹麦浪》点燃全场。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们或扛犁耙走台步,或顶竹篮翩翩起舞,质朴的表演让观众如痴如醉。台下荧光棒汇成星海,掌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以前在外打工,现在站在家门口的舞台上,就算业余也觉得特别自豪!”作为“村光大道”的明星选手,石金玲如今不仅是十里八乡的名人,更担任县文化特派员,将拿手曲目送到田间地头。
这场没有明星大腕、全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村光大道”,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已在宁陕11个镇轮番上演。从耕田劳作到非遗展演,从牛羊奖品到山珍礼包,处处彰显着浓郁的“村味”。宁陕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青山介绍:“我们把好山好水、老物件、文明新风和非遗文化搬上舞台,既突出地方特色,又能引发群众共鸣。”
随着“村味”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村光大道”的辐射效应持续扩大。宁陕县推出“门票+住宿+交通+景区”组合套餐,每周向酒店景区赠送门票,开通西安至宁陕的主题大巴,并开发精品民宿体验游、康养自驾游等新业态。数据显示,活动开展后,常住人口仅7万的宁陕县接待游客180.11万人次,同比增长73.13%;旅游收入达9.84亿元,增长60.8%。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更吸引15.45万人次游客,创收6500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各镇纷纷组建“懂农村、爱家乡”的文艺队伍。宁陕面塑、老城竹马、根雕技艺、清真糕点等非遗项目轮番登台,城关镇丰收节将梯田变为农耕秀场,健康骑行赛道旁社火表演、变脸绝活、山珍人偶助阵添彩。石金玲感慨:“生活中是街坊,舞台上成搭档,这种默契也融入了日常相处,邻里关系更融洽了。”
一场场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更涵养了文明乡风。李青山表示:“过去文化下乡群众只能当观众,现在我们把文化种子播撒在乡野,让乡亲们成为主角。”宁陕县委书记周锦政透露,下一步将深挖文化资源内涵,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改革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让“村光大道”从“一时火”走向“长期热”。
如今,穿梭山间的大巴、亮起灯火的民宿、蒸腾烟火气的夜市,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乐章。在这片秦岭深处的土地上,“村光大道”正照亮一条文化兴、乡村美、产业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