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山东城市更新行动:织就民生幸福网,打造宜居新典范

时间:2025-11-18 17:27: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苏亦瑜

  中新网济南10月31日电(刘驰原 周艺伟)近年来,山东省以民生需求为核心导向,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与创新实践,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织就了一张覆盖全省的民生“幸福网”。从老旧小区的“逆生长”到口袋公园的“遍地开花”,从交通路网的“提速增效”到社区服务的“暖心升级”,山东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宜居城市的深刻内涵。

  在菏泽市郓城县一品世家小区,居民王林对居住环境的变迁感慨万千:“现在的小区路面平整,健身器材崭新,生活环境丝毫不逊色于新建小区。”然而,在2022年改造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楼体外墙斑驳脱落,路面坑洼不平,健身器材年久失修,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改造过程中,当地社区联合社会组织深入居民家中,广泛征求意见,宣传改造政策,让居民全程参与改造意愿征集、方案制定和施工监督。同时,郓城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共担”的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资金短缺难题。目前,该县已有93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升级,居住体验显著提升。

  老旧小区的焕新只是起点,智慧服务的落地更是让民生温度持续攀升。郓城县郓州街道引入郓城县第二人民医院、街道商会志愿服务队、阳光大姐家政三大“智慧合伙人”,依托社区智慧平台推出上门服务,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一老一小”照护难题,让居民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家园蝶变的温暖。

临沭县口袋公园。临沭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临沂市临沭县振兴家园,晚饭后的李女士找到了新的休闲去处——家门口的“光影”口袋公园。这里健身器材齐全,老人们在这里舒展筋骨、闲话家常;儿童游乐设施多样,孩子们追逐嬉戏、笑声不断。这一温馨画面,正是临沭县人居环境改善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临沭县锚定“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投入超10亿元人民币新建和改造3处大型综合性公园,同时“见缝插针”地新建和改造23处口袋公园。这些散落在街角巷尾的“微空间”,不仅补齐了停车场、休憩座椅、城市书房等便民服务设施,还巧妙地融入了“体育+文化+景观”元素,让绿地兼具实用功能与人文内涵。如今,临沭县城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89.85%,便捷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交通路网的优化同样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家住菏泽鲁西新区丹阳街道的王明经常往返于菏泽与青岛,对区域交通的日益便捷有着切身体会:“以前回家要绕行,现在快速路直接连通小区,路面宽阔又顺畅,10分钟就能到家。”作为城市发展的“大动脉”,菏泽鲁西新区全力推进“快速衔接、高效集散”的道路体系建设,不仅建成了长江路快速路、漓江路、南京路等交通干线,打通了至高铁站的直达通道,还对三条主干道进行了线形优化、路面拓宽等改造,显著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高楼大厦、宽敞道路的“硬支撑”,更需要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细致入微的关怀。菏泽鲁西新区搭建的“五位一体”智慧城管平台,运用大数据、AI、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城市数据的精准治理和基层资源的精准联动。今年以来,该平台已发现问题3246个,即时整改率超过90%,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枣庄滕州市,城市更新的民生实践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滕州城建集团等国有企业扛起主体责任,在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焕新、生态社区构建等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先安置后开发”模式,让2000余户回迁居民圆了“安居梦”,并配套建设了实验小学、社区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构建起了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在路网建设上,滕州市围绕“打通断头路、畅通丁字路”的目标,新建改建了荆河东路、墨子湖隧道等30条城市道路,新增道路里程34千米,城市交通脉络愈发通畅。生态治理方面,该市推进了荆河上游城区段综合治理等工程,新增绿地220公顷,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4.50%,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居民生活的常态。

  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家属院,这个建于2005年前的老小区,曾深陷多重困境:线路杂乱存在安全隐患,停车乱、充电难问题频发,适老设施不足,闲置绿地杂草丛生。为破解这些民生痛点,宁阳县房产管理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多家单位推进改造工作。“现在好了,楼下就有健身器材、小广场,傍晚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省心又热闹。”居民李女士满意地说道。截至目前,宁阳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累计覆盖133个老社区、158.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余户居民的生活环境从“活动难、环境差”向“功能全、新绿美”转变。

  近期,山东发布了《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城市更新的重点片区,谋划实施了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重点工程,坚持“留、改、拆”并举的原则;着力完善“快”(快速路、轨道交通)、“慢”(慢行交通)、“停”(停车场)等复合一体、换乘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持续完善城市结构性绿地和绿道网络,建设民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如今,山东正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持续织密民生“幸福网”,让城市既有光鲜亮丽的“面子”,更有舒适宜居的“里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