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深圳11月2日电 (记者 索有为)1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莲花山公园隆重举行。这场盛大的体育盛事以“燃冰成炬”的圣火采集方式拉开序幕,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在全场观众的注目下,采自南海深处的十五运会圣火被迎入启动仪式现场。十五运会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志丹亲自点燃火种盆,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随后在火种盆旁点燃火炬,并将这象征着体育精神与国家荣誉的火炬交给了首棒火炬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黄坤明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火炬传递正式启动!”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薛其坤高举火炬,迈开坚定的步伐,开启了十五运会火炬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的同步传递之旅。

深圳站的火炬传递中,第二棒火炬手由奥运冠军、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羽毛球专项研究员于洋接棒。而在这场传递中,还有一位特殊的“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这款由深圳乐聚智能研发的机器人,搭载了全新运动控制算法,能够从容应对斜坡等复杂地形,完成高度稳定、拟人的奔跑动作。同时,它还联动了华为、中国移动的5G-A信号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无需技术人员陪跑,展现了科技与体育的完美融合。
“0号”火炬手“夸父”与于洋完成了火炬接棒。于洋在火炬传递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从与“夸父”传递火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先锋科技的力量,既惊喜又有意义。她透露,此前与“夸父”进行了两次排练,精心打磨了点位和互动动作,以确保传递的顺利进行。

第四棒火炬手则是奥运冠军、中国女子花剑队前主教练雷声。参加过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的雷声表示,此次以不同的身份担任火炬手,让他感受到了体育精神传承的更深意义。他表示将特别关注击剑比赛,希望有更多年轻优秀的选手能从全运会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为国征战的人才。
据了解,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深圳站火炬传递路线总长45公里,其中跑动约5公里,空中传递约40公里,形成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总路程。深圳火炬传递全程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改革之路”,从莲花山出发,彰显深圳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改革精神;第二段是“开放之路”,随直升机进行空中传递,飞越深圳的山脊与海岸,环绕前海、眺望香港,纵览粤港澳大湾区,象征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气度;第三段是“创新之路”,从空中回归陆路传递,穿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火炬传递展现深港协同、湾区共融的创新图景,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深圳火炬手阵容强大,包括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众多杰出人士,展现了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多元化和包容性。14号火炬手颜宁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46号火炬手是深圳台商协会会长许富贤;48号火炬手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50号火炬手是中国女子竞走杰出运动员刘虹。而45号火炬手则由李秋实、马浩宇等七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组成,其中包括获得过2024广东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金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国际星光志愿者”称号的EREMINA ALISA。
在深圳的收火仪式现场,刘虹点燃了火种盆,火种护卫将火种保存至火种灯、熄灭火种盆,并护送火种启程前往广州进行融火。至此,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圆满结束,但这场体育盛事的激情与梦想将继续传递下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