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沈阳故宫四百年特展启幕 百余件文物见证历史变迁

时间:2025-11-18 20:5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社沈阳11月15日电 (记者 韩宏) 11月15日,“风华共筑——沈阳故宫四百年”特展在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以历史发展脉络为轴线,通过百余件珍贵文物与史料,系统呈现沈阳故宫自1625年建城至今四百年的历史变迁,成为了解东北地区政治、文化与艺术发展的重要窗口。

四百年历史脉络:从都城到文化地标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后金政权迁至沈阳,并兴建沈阳故宫,标志着这座城市从边疆重镇跃升为规制完备的地区中心。沈阳故宫不仅是后金都城的核心建筑群,更融合了满、汉、蒙等多民族文化,其宫殿、坛庙、衙署的布局体现了清代城市规划的独特智慧。本次展览以“交融与共筑”为主题,分为“维沈之阳”“敦化合流”“古韵新声”三大篇章,共八个单元,全面梳理沈阳故宫的历史功能与文化价值。

沈阳故宫四百年特展文物:红绫面满文玉牒

图为展出的“红绫面满文兴祖直皇帝第一子子孙觉罗竖格玉牒”。中新社记者 韩宏 摄

重点文物解读:典章制度与皇家珍宝

展览中,多件文物生动还原了沈阳故宫的历史场景。例如,“砖刻汉文盛京城怀远门门额”记录了皇太极对沈阳城的改造规划;“铜镀金松篷果罩”等器物则展现了崇政殿朝贺、大政殿筵宴等东巡典章的庄严仪式。此外,“乾隆八年款铜镀金双龙纽云龙纹编钟·大吕”印证了清代礼乐制度在陪都的应用,而“红绫面满文玉牒”等皇家档案则凸显了沈阳故宫作为珍宝贮藏中心的文化功能。

沈阳故宫四百年特展文物:乾隆款珐琅葫芦瓶

图为观众驻足观赏的“乾隆款錾珐琅镶玉葫芦瓶”。中新社记者 韩宏 摄

其中,“乾隆款錾珐琅镶玉葫芦瓶”成为展览焦点。该器物以葫芦为形,表面錾刻枝叶纹饰,并镶嵌白玉、黄玉葫芦及红珊瑚花,底部錾有“乾隆年制”楷书款。策展人林城澔介绍,此瓶融合了錾胎珐琅与玉雕工艺,是乾隆朝宫廷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精湛技艺反映了清代皇家审美的高度成就。

展览意义:从历史沉淀到当代新生

林城澔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旨在呈现沈阳故宫的营建历程与功能演变,更希望探讨其在近代社会剧变中的命运转折,以及当代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通过文物与史料的对话,观众可深入理解沈阳故宫作为“陪都宫殿”的独特地位,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贡献。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免费向公众开放。(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