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戈壁坚守6年:90后工程师筑就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在新疆海拔1700米的戈壁深处,一座247米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如巨龙般横亘天地之间。90后青年工程师白林手持游标卡尺,正带领团队对大坝面板焊缝进行毫米级检测:“0.5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影响百年工程的安全。”这股近乎苛刻的较真劲,正是他6年前面对图纸上“世界最高”四个字时立下的誓言。
技术攻坚:从图纸到现实的跨越
2019年,初任大石峡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白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项目团支部书记,他迅速组建“勇攀技术高峰青年突击队”,创新推出“N+1”人才培养模式。当年轻同事质疑“何必如此较真”时,他以行业事故案例警示:“水利工程是百年基业,多一分细致就是多一分安心。”这种精神让团队在科技攻关中屡创佳绩。
在360米长面板施工中,传统设备精度不足的难题横亘眼前。白林带领团队连续奋战7个月,成功研制首台施工滑模台车。该设备在趾板施工中的提前应用,不仅为后续面板施工积累经验,更直接创造效益650万元。此后,坝后护坡优化节约2560万元,智能筑坝系统年省成本1200万元,无人磅房与碾压系统使效率提升25%……6年间,团队完成23项创新课题,申报35项专利,累计节约经费超4000万元,白林个人连续4年荣获“科技研发先进个人”称号。
精神传承:从工程到梦想的播种
对白林而言,比数据更珍贵的是精神火种的传递。去年项目座谈会上,当地学生问他:“叔叔,建世界第一高坝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回答:“这意味着国家越来越强大。”孩子坚定地说:“我以后也要建这么厉害的工程!”这一刻,白林眼眶湿润:“我们不仅筑起了一座大坝,更在边疆孩子心中种下了中国梦的种子。”
舍与得:个人与集体的辩证法
6年戈壁坚守的背后,是白林与家人的聚少离多。“说不愧疚是假的。”他常这样开导年轻同事,“工作要拼,但家也要顾。只有家庭安稳,才能走得更远。”这种平衡智慧,让团队在攻坚克难时更具凝聚力。
未来展望:从标杆到星火的延续
如今大坝主体已巍然耸立,白林却选择继续留守。他正牵头整理6年来的技术成果,将其转化为可复制的“软知识”。“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他说,“我的目标不是个人成就,而是用能力成就更多人,让中国水电的星火照亮更远未来。”
在戈壁深处,白林用“较真”二字,在青年职工心中刻下了“深蹲助跑,未来可期”的奋斗坐标。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印记,更是新时代水利人精神传承的生动写照。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邓丽娟 卢树庆
《工人日报》(2025年11月17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