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全国多地陆续进入供暖季。11月15日,北京正式启动达标供暖,城市管理委与气象部门加强联动,提前发布降温预警,确保居民温暖过冬。然而,供暖初期也是问题高发期,不少用户为提升室内温度,尝试各种“小妙招”,却可能因操作不当损坏设备或引发安全隐患。本文将揭秘四大常见供暖误区,并提供科学解决方案。
暖气片冰凉时,许多人第一反应是打开放水阀排水。但供暖系统为封闭循环,大量放水会导致压力骤降,供热站只能补入常温冷水,反而降低整体温度。正确做法是:打开暖气片顶端的排气阀(非放水阀),排出空气至水流稳定、无气泡冒出即可关闭。若排气后仍不热,需联系供热公司检修。
供暖水看似“免费热水”,实则暗藏风险。供热公司为防止管道结垢,会添加化学药剂(如氯化钠)或染色剂,长期接触可能危害健康。此外,私自放水属于违规行为,可能面临处罚。
湿衣物搭在暖气片上虽能快速烘干,但会带来三重隐患:
室温高低不仅取决于暖气片温度,更与建筑保温密切相关。若窗户漏风、墙体无保温层,再热的暖气片也难以留存热量。此外,沙发、窗帘遮挡暖气片也会影响散热。建议先检查门窗密封性,用纸条测试漏风情况,通过贴密封条、挂厚窗帘改善保温效果。
正式供热期间,若家中出现室温不达标、管道漏水等情况,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供暖期偶发供暖水串入自来水的情况,若发现以下异常,需紧急处理:
应对措施:
供暖初期若出现跑冒滴漏,请及时报修;燃气壁挂炉用户使用前需对设备及管道进行安全自查,确保无泄漏风险。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科学辟谣、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