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温州9月22日电(周健)“这既是一次与国际权威面对面交流的珍贵机会,也是一个促进专业对话、建立国际合作网络的重要平台。”9月22日,2025年国际海上导助航专家培训班在浙江温州正式开班,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林新宇在活动致辞时表示。
据悉,本次培训班由中国海事局与国际航标组织(IALA)联合主办,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承办,吸引了来自东帝汶、斐济、冰岛、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缅甸、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韩国、新加坡、瓦努阿图以及中国等12个国家的17位学员参与。
9月22日,浙江温州,2025年国际海上导助航专家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王刚 摄
林新宇介绍,本次培训汇聚了全球导助航领域的顶尖精英。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将与国际航标组织(IALA)的资深专家团队共同学习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利益相关方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最佳实践管理技能等核心课程,并开展技术讨论与分组展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海上导助航体系正迎来由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不仅为导助航服务的精准性、可靠性和覆盖能力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技术标准协同、数据安全互通等多重挑战。
“我们汇聚于此,不仅是为了增进互信与理解,交流各国在导助航数字化建设中的实践与经验,更是为了携手探寻引领航运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与转型路径。”中国海事局副局长施滨峰在致辞中强调。
国际航标组织(IALA)环球学院院长文森特(Vincent)在致辞中对中国海事局持续开展国际航标培训表示高度认可与感谢。他指出,中国海事局再次彰显了中国对国际海事安全合作的坚定承诺与大力支持。此次培训课程是面向专家学员设计的领导力培训,希望学员们能够成为战略决策者,引领当地航标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
9月22日,浙江温州,国际航标组织(IALA)环球学院院长文森特(Vincent)在开班仪式上致辞。王刚 摄
此次培训举办地温州,拥有发达的海上交通系统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实证。在此背景下,温州的航标发展也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确保着船舶的安全航行。
为了让国际学员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携手温州市总工会,共同助力国际海上导助航人员培训工作,为学员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文化参观活动。温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长虹在致辞时表示,希望这份独特的文化体验能够成为学员们的美好回忆,也希望学员们能将中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到世界各地,共同用劳动铸造人类美好未来。
据了解,自2019年至2024年,中国海事局与国际航标组织(IALA)联合举办的国际海上导助航专家培训班已累计为1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5名专业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