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 记者10月31日从中国地震局获悉,由中国发起设立的国际地震科考委员会已通过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执委会审议,正式成立。这是IASPEI框架下首个由中国倡议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局李营研究员担任首任主席。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隶属于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是地震研究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组织之一。其核心使命是推动地球内部结构、性质与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为全球地震灾害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新成立的地震科考委员会将在IASPEI框架下,重点建设重特大地震跨学科快速响应与科学考察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全球地震监测数据、灾害评估模型与应急救援技术,深化对地震发生机理、致灾因素及灾害链效应的研究,同时推动国际减灾技术标准制定与资源共享。
中国地震局表示,委员会的成立将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地震减灾领域的话语权与引领力,通过输出中国理念、技术方案与实践经验,助力全球构建更高效的地震灾害防御体系。
为推动全球地震减灾合作,中国地震局于2023年7月正式向IASPEI提交成立地震科考委员会的倡议。经过两年多的多轮磋商与技术论证,该倡议于2025年9月上旬被纳入IASPEI大会决议,并于9月底经执委会审议通过。这一历程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地震科研实力与组织能力的认可。
地震科学考察是解析地震机制、评估灾害风险的关键手段。中国地震局长期深耕此领域,曾系统总结200余个5级以上地震案例,其中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大地震的解剖研究在国际学界产生深远影响。
进入21世纪,中国地震局已组织10余次国内外重大地震的系统性科学考察,涵盖汶川、芦山、玉树等破坏性地震。通过积累海量观测数据与灾害样本,中国形成了“快速响应-多学科协同-全链条分析”的科考模式,为震后救援、重建规划及防灾减灾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震科考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地震科研的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与资源整合者转型。未来,委员会将通过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共享科考数据平台、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推动全球地震减灾技术迭代升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