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 近日,由家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平台主办的2025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家庭教育领域的12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代表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指导,中国儿童中心主办,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承办。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案例分享等形式,系统梳理了家庭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权威专家肯定协同育人成果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在开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成效。她指出,专委会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组织培训教材编写、推动新时代家庭观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需持续赋能家长群体与教育工作者,为儿童全面发展与家庭和谐建设提供专业支持。
中国儿童中心布局协同育人生态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表示,随着家庭教育事业进入政策红利期与理论实践双丰收的新阶段,中国儿童中心作为校外教育主阵地,已通过设立家庭教育部、建设标准化家长学校等举措构建支持体系。未来将继续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整合政府、学校、社区资源,推动家庭教育服务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大核心议题引领行业方向
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与会专家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教联体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区域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提出,需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区支撑、家庭参与」的四维育人网络;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分享了「教联体」试点经验,强调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教育服务精准供给。
本次活动不仅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者搭建了经验共享平台,更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评估指南》等成果发布,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主办方表示,将持续深化跨领域合作,推动家庭教育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创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