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东莞11月17日电 (记者 许青青) 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传来消息,我国首台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以下简称“高能非弹谱仪”)验收会在东莞顺利举行。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科研设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高能非弹谱仪由中山大学与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联合研制,被誉为科研领域的“超级相机”。它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在百meV以上中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方面的空白,为热电材料、磁性材料、高温超导材料、能源材料及生命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高能非弹谱仪还是我国首台飞行时间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这一创新不仅拓展了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研究范畴,使其从材料静态结构研究延伸至材料动力学研究,更彰显了我国在科研设备自主研发方面的实力。
据介绍,高能非弹谱仪的建设始于2019年9月,期间在多束实验模式上进行了创新设计,多个关键部件均为建设团队自主研发。项目团队攻克了费米斩波器、超大型真空散射腔、适用于中子散射的磁体样品环境以及大面积高压氦三中子探测器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2023年1月12日,该谱仪首次成功探测到中子束流。经过两年的精细调试,高能非弹谱仪的入射中子能量范围达到10-1500 meV,最佳能量分辨率高达3%,信噪比、单位功率入射通量等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该谱仪还提供了3-800K的高低温环境和7T的磁场环境,能够覆盖绝大多数非弹性中子散射实验场景。
高能非弹谱仪利用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当中子与物质中的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时,中子的速度和方向会发生变化,科学家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就能反推出物质内部的动态信息。
据谱仪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童欣介绍:“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清晰呈现物质的静态结构,更具备探测物质内部原子、分子在皮秒(万亿分之一秒)时间尺度动态过程的能力。它能够记录原子、分子如何振动、旋转以及传递能量的每一个瞬间。如果说其他谱仪能给材料‘拍照片’,那么高能非弹谱仪则能给材料‘拍视频’。”
据悉,高能非弹谱仪完成验收后,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并计划于2026年正式向用户开放。届时,它将为高温超导物理机制、量子磁性作用机制、热电材料输运性质、电池中离子扩散机制以及生物材料活性等前沿基础研究工作提供强大的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