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1月19日电 (记者 史轶夫)“通过系统性改革,黑龙江省已初步构建起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11月19日,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全面推进健康龙江建设”专题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维东向媒体透露了这一惠民成果。
11月19日发布会现场 石启立 摄
四大举措构建立体化医疗网络
黑龙江省通过国家投资1.85亿元实施“强基层”工程,形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网络:37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13个地市全覆盖,三甲医院在所有地级市落地;17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延伸至67个县,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持续优化。同时推进9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带村”的联动机制,2105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
服务能力升级破解就医难题
在优化布局的同时,黑龙江省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巡诊机制,累计开展1.6万次巡回医疗,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田间地头。针对特殊群体需求,56个人口超10万的县全部配备血透中心,儿科、精神科实现县域全覆盖。作为2025年幸福龙江民生实事,67个县完成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通过药品供应“一盘棋”管理,有效缓解基层用药难题。
李维东副主任在发布会上介绍改革成效 石启立 摄
科技赋能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基层医疗的“智慧外脑”。通过推广基层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智医助理”,基层医生可实时获得三甲医院专家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升级,全省组建14903个家庭医生团队,5846名二三级医院医生下沉基层,全人群签约覆盖率稳定在51%以上,重点人群达85%以上,“签约一人、履约一生、服务全家”的服务模式深入人心。
人才筑基夯实医疗根基
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规模达91287人,其中4088名医学毕业生通过公开招聘扎根乡镇,57.7%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随着“一乡一院、一村一室”目标全面实现,农村“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初步成型,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就医可及性得到质的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