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创新就业服务模式:高标准建设就业驿站,打造“就业便利店”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卖商品只提供工作机会的“就业便利店”究竟长啥样?
阅读提示:
为夯实就业公共服务基础,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天津市通过整合社区、园区、商圈等闲置资源,高标准建设就业驿站,将便捷、多元的就业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这一创新模式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就业便利店”,成为基层就业服务的新标杆。
交通枢纽里的“来津就业第一站”
夜幕降临,天津站后广场出站口旁,一间亮着暖光、标有“来津就业服务第1站”的小门面格外醒目。作为天津首个设在交通枢纽的就业驿站,这里成为许多外来求职者抵达天津后的“就业第一站”。
该驿站自今年8月试运营以来,依托交通枢纽的人流优势,精准覆盖务工人员、大学生等求职群体,提供岗位对接、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据天津市河东区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介绍,驿站常备炒菜师傅、家政阿姨、货车司机等岗位信息,并通过人工核对和电话回访,为求职者精准匹配保安、保洁、家政等岗位。
针对务工者“下车后无处落脚”的难题,河东区人社局正联动相关部门,计划在驿站所在楼宇三层打造人才公寓,并在二楼开设孵化基地,形成集谋职、安身、创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天津已将就业驿站建设纳入2025年民心工程项目清单,计划全年建成100家。市人社局通过制定建设标准、功能指引等配套文件,明确“人口集中、交通便捷、辐射周边”的选址原则,指导各区规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27家就业驿站已投入运营,实现16个区全覆盖。
家门口的“就业便利店”:精准匹配供需两端
“排忧解难办实事,贴心服务暖人心”——近日,天津河东区上杭路街道就业驿站收到臧女士送来的锦旗。她的父亲年过50岁、初中学历,求职屡屡碰壁。驿站工作人员通过梳理其工作经历和技能,最终帮助他找到一份离家近的银行安保工作。
作为天津首家商圈就业驿站,上杭路街道驿站辐射多个商业载体,日均客流超5万人次,周边商户超300家,销售导购、餐饮服务员等岗位需求旺盛。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服务”不仅方便群众找工作,还能快速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例如,天津奥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因业务扩张急需电梯配件打包发货专员。津南区双港镇就业驿站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联动,从求职者数据库中精准筛选人才,并在31个村居发布招聘信息。仅一周时间,便为企业推荐20余名符合条件的求职者,缓解了用工压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就业驿站已开展招聘活动500多场,服务重点群体5.5万人次以上,帮助近5000人实现就业。
全链条就业帮扶:从求职到职业发展的全程支持
今年5月,应届毕业生小张走进武清区站北路就业创业驿站举办的招聘会。作为保险学专业学生,他因缺乏实践经验而迷茫。驿站工作人员通过一对一职业指导,从岗位库中筛选出3个优质岗位,并重点推荐金融实习生岗位。随后,还为他提供就业补贴政策解读、技能培训资源和面试技巧培训,最终帮助他顺利入职某企业。
聚焦全链条服务,津南区双林街道就业驿站推出岗位速递、技能充电站、政策直通车等功能,联动企业动态更新招聘岗位,免费开设家政、电商、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同时,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辅导,并为小微创业者提供资源对接、导师帮扶等支持。
天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构建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天津统筹社区工作者、就业指导员等力量组建专职团队,定期走访劳动者,并邀请企业家、创业导师担任就业顾问,开展特色服务。此外,还发动志愿者协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运营,拓展基层民生幸福空间。
本报记者 张玺 本报通讯员 程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