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0月31日电 (记者 刘锡菊) 10月31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在哈尔滨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黑龙江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通过“绣花”式精细改造与“织补”式系统修复,推动老建筑、老街区焕发新活力,为产城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0月31日发布会现场。李鹏举 摄
黑龙江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东锋介绍,全省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834个,惠及居民168万户,通过外立面修缮、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等举措,让老小区实现“旧貌换新颜”。同时,新开工改造棚户区11.8万户,惠及群众30万人,圆满完成国家棚改政策收尾任务,全省棚改户数累计超过170万。针对城镇化遗留问题,启动9个城中村整体改造,通过拆建结合与综合整治,根治了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
在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黑龙江省累计开工改造水、热、气等老旧管网超2万公里,有效解决了管网老化导致的跑冒滴漏问题。此外,全省高标准完成647万栋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197万栋城镇既有建筑安全体检,集中整治使用安全隐患房,解危CD级危房0.8万栋,并创新分级分类动态管控机制,率先出台省级既有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黑龙江省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花园街、齐齐哈尔罗西亚大街等8个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采用“绣花”+“织补”的微更新模式,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通过局部修缮、功能植入和业态升级,让老建筑、老街区重焕生机。例如,中华巴洛克街区通过修复百年建筑立面、引入非遗工坊和文创店铺,成为热门文旅打卡地;罗西亚大街则通过整治俄式建筑群、完善慢行系统,打造出沉浸式历史体验场景。这些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风貌,更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徐东锋表示,下一步黑龙江省将重点推进四项工作:一是开展全域城市体检,与中国建科等机构合作建立项目标准和评价体系,实现市县深度体检全覆盖;二是统筹省市县三级城市更新规划编制,科学划定更新片区并生成项目库;三是选树省级试点市县和示范片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清单;四是加快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同时升级省级CIM平台,完善AI辅助决策功能,构建“体检-更新-评估-治理”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通过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更新策略,黑龙江省正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北方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在这里交相辉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