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2025黄河三角洲鸟浪新变化:规模、物种与生态意义全解析

时间:2025-11-21 10:22: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东营11月15日电 题:2025黄河三角洲鸟浪新变化:规模、物种与生态意义全解析

中新网记者 沙见龙

当芦花漫卷的黄河入海口被晨曦与暮色染成金边,数十万只候鸟同步振翅的壮观场景如期而至。这如巨鲸摆尾掠过芦荡、似流云翻滚铺展天际的“鸟浪”奇观,正成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黄河三角洲”)入冬后的生态名片。近年来,这一自然现象在海内外社交平台持续引发热议,网友直呼“课本里的《逍遥游》照进现实”。

黄河三角洲鸟浪全景

规模扩容:单一物种集群创纪录

与2024年相比,2025年的“鸟浪”不仅延续了壮阔气势,更在种群数量与物种多样性上实现突破。据保护区正高级工程师单凯介绍,去年单次集群峰值约17万只,而今年仅花脸鸭单一物种的集群数量就超24万只,刷新该物种在保护区的观测纪录。清晨与黄昏的规律性“鸟浪”不再仅是迁徙本能的驱动,更成为常驻鸟类日常活动的自然呈现,其阵型变幻更流畅、持续时间更长,宛如“活着的超级生命体”在天地间舒展身姿。

花脸鸭集群飞行

频率提升:生态保护成果获全球关注

单凯指出,今年“鸟浪”出现的频率显著提高,无论是晨曦中的低空盘旋还是暮色里的归巢集群,均呈现出“鲲化大鹏”般的壮阔景象。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黄河口鸟浪”成为热门话题,累计播放量超亿次,让更多人透过屏幕感受到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11月15日,第三届“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在东营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被这一奇观震撼。他强调,黄河口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生态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国际合作保护自然的成功典范。

观鸟季活动现场

生态升级:从迁徙驿站到完整生态系统

“鸟浪”向新而变的背后,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东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秀凤表示,目前保护区鸟类种类由建区初期的187种增加至374种,东营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每年数百万只鸟类在此繁衍栖息,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2条穿越东营,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国际机场”。新物种的到来印证了黄河三角洲已从单纯的迁徙驿站升级为满足繁殖、栖息、觅食等多元需求的完整生态系统,这种转变源于生态保护的精准施策,为鸟类打造了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

全球视野:构建互联互通的保护网络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保护战略高级顾问詹姆斯·菲茨西蒙斯指出,黄河三角洲是全球公认的鸟类保护关键区域,既维系着繁殖种群,也为迁徙鸟类提供重要支撑。他呼吁建立全球视野下的保护区体系,通过长期、稳定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共同守护跨境生态连通性。观鸟季启动当天,原创歌曲《鸟浪》正式发布,其温暖歌词与动听旋律再次唤起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鸟浪鸟浪,为爱飞翔,人鸟共舞的家园,没有忧伤……”(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