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大盘山寻药之旅:大学生与百草的青春对话

时间:2025-11-21 18:43: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祎

中新网磐安11月17日电 题:大盘山寻药之旅:大学生与百草的青春对话

作者 张煜欢 刘子琳

当晨光穿透薄雾,洒在浙江金华磐安大盘山层林尽染的山坡上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寻药之旅”正式拉开帷幕。年轻的身影如潮水般涌向山林,他们或俯身在灌木丛中轻触叶脉,或蹲在岩边细嗅泥土与草木的混合气息——这场融合了知识、速度与敏锐观察力的比赛,让青春与百草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11月17日,2025年“大盘山杯”大学生寻药比赛进入最核心的野外辨识环节。来自全国25所高校的学子齐聚这座被誉为“天然药库”的山野,完成了一场从课本到自然的跨越。此次比赛不仅吸引了国内高校参与,还有3支国际队伍加入,共同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奥秘。

11月17日,2025年“大盘山杯”大学生寻药比赛在浙江金华磐安开幕,来自国内25所高校的46支队伍及3支国际队伍齐聚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任务线索在自然环境中寻找指定药材。图为选手查看场地内的药用植物。 中新社记者 肖健 摄

本次比赛远非理论知识的简单复刻,而是一场深度融合了实践、文化与产业的综合性考验。决赛赛程紧凑且富有挑战性——选手们需在规定时间内,于大盘山药用植物园中精准辨识数十种药用植物,并详细记录其名称、科属、药用部位及核心功效。这不仅是对记忆力的挑战,更是对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检阅。

“进去以后很紧张,但每看到一种植物都特别激动。”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李欣阳几乎是跑着投入比赛的。她蹲在一丛绿植旁,指尖轻抚叶面,又凑近细闻气味……这些书本无法完全传达的细节,成为她破解“草木密码”的关键。她感慨道:“实践中的学习比课堂更生动,也更有挑战性。”

浙江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徐翰祺从小痴迷本草,收集了上百种药材标本,但大盘山的自然生态仍让他惊叹不已。“这里完全是活的药材宝库。比如百部,在学校里见到的是翠绿的,但现在是秋天,这里的百部几乎都枯掉了,只剩叶脉。但靠气味和手感还是能判断出来。”他站在蜿蜒的山道上感慨,“有些地方一平方米内甚至就能见到七八种药材,这种中药材资源的密集度远超想象。”

11月17日,2025年“大盘山杯”大学生寻药比赛在浙江金华磐安开幕,来自国内25所高校的46支队伍及3支国际队伍齐聚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任务线索在自然环境中寻找指定药材。图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中新社记者 肖健 摄

林间,时间在沙沙的记录声和偶尔的低声讨论中悄然流逝。有人因认出一株难辨的药材而轻呼,也有人为两种形态相近的植物陷入沉思。这场比拼,没有标准答案,唯有大自然是最严格的考官。它用最真实的方式,检验着每一位选手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对于这些药学学子而言,比赛更像是一次“成人礼”。他们走进的不仅是赛场,更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现场。在根与叶之间,在泥土与标本之间,抽象的“性味归经”变得真实可感,千年的本草智慧通过一次俯身、一次触摸,完成了青春的交接。这种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中国药材之乡”,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目前唯一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繁育着200科以上的药用植物,是中医药文化根脉所系。而今天,这群年轻人的脚步,正为这条根脉注入新的生命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大盘山药用植物园历经十余年积累,已成为一个集活体保护、科普展示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扎实的科研工作以及今天这样的寻药比赛,真正实现从资源保护到产业应用的跨越,让年轻人在与古老本草的对话中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浦锦宝说。(完)